貴州沿河:扶貧干部冉麗娟的“二三事”

2020年11月23日19:1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幫97歲老人煮飯。沿河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幫97歲老人煮飯。沿河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我叫冉麗娟,今年49歲,2020年3月被沿河自治縣教育局派到黃土鎮勇敢村駐村。從那時起,我便成了全縣5000多名駐村干部中的一員,參與和見証了勇敢村脫貧攻堅工作。

一路走來,有快樂也有辛酸,有成功也有失敗。不管怎樣,這段經歷將是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永恆記憶......

(一)

2016年5月開始,我負責包保黃土鎮平原村楊順忠、 肖廷成等幾戶貧困戶。那時我還沒有駐村,只是利用空余時間定時到貧困戶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需求。

記得第一次到黃土鎮平原村貧困戶肖廷成、楊順忠家時,坐車到了村委會后,都要徒步走2公裡以上入組進戶,上坡下坎累不算什麼,自己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因為那時的村裡道路沒有硬化,路兩旁雜草叢生,走起路來十分小心。

第一次到幫扶戶楊順忠家,通過了解得知他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全家已舉家外出。戶主楊順忠在江蘇務工,妻子陳素華在沿河縣城一家洗車場務工。於是我返回縣城在洗車場裡找到了陳素華,當時陳素華還懷疑我是搞傳銷的,她說:“你們怎麼到處找我們,還找到這裡來了!”為了証實我的身份,我還出示工作証和身份証給她看,說明了我的來意。通過與她攀談,得知她家有8口人,大女兒楊書已出嫁,余下的孩子兩個讀高職、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初中,小兒子因患小兒麻痺証肢體殘疾。楊順忠在省外務工,患有腰椎病長期服藥。

得知他家情況后,我便張家港陽光助學服務中心負責人吳洪老師聯系,及時將他家在沿河第三高級中學就讀的楊沙沙和在沿河四中就讀的楊林寶申請了陽光資助資金,兩個孩子每年便享受到了資助資金3500元,直到高中畢業。

2019年署期,我又將楊順忠的二女兒楊丹臨時聘用到縣教育局資助中心協助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一來解決她一點生活費,二來便於與楊丹溝通,動員提升學歷,參加專長本考試。

今年,楊丹如願以償,由冀中職業學院專科順利升入河北外國語學院本科。楊順忠家現在雖然貧困,但隻要孩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全家就可以過上幸福生活了。

(二)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地知道到“扶貧先扶智、澆樹先澆根。教育脫貧是阻斷貧困代際父傳遞、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根本途徑”的道理。所以,在扶貧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和資源,盡力為老百姓辦實事、好事,為脫貧攻堅盡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2019年11月,我在平原村走訪時發現,該村與楊順忠一樣因學致貧的家庭不在少數。我便與張家港陽光服務中心吳老師聯系,請求她給我的幫扶村解決陽光助學資助名額。電話打通后,吳老師回答資助名額已分配完就挂了電話。我想到貧困戶家中的情景,我想到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輟學是我們教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貧困兒童走出困境、走出大山、完成學歷是我們的職責。又厚著臉皮再次撥通了她的電話,向她詳細介紹了我們村的貧困情況后,吳老師終於答應再給我們幾個名額。“幾個名額怎麼能解決眼前的困難呢吳老師,要麼我發個視頻給你看一下我們困難”我電話裡向吳老師說。吳老師想了想說:“我再和其它領導匯報后給你回復”。半個小時后吳老師告訴我,再給你們解決50個資助名額。就這樣平原村獲得了50個資助名額,資助時間直到完成高中學業。

(三)

2020年3月,我被組織安排到黃土鎮勇敢村駐村,與群眾同吃、同勞動,時間雖然還不到一年,但工作卻是平時在單位工作量的幾倍。期間,雖然覺得很苦、很累,但看到村裡如今的環境變化和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明顯提高,從心底裡感到高興,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值得!

來到該村,為了盡快掌握村情,融入幫扶工作和生活,我不分白晝、不分晴天雨天,深入村民家中走訪,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從細微之處入手,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用溫暖之手、赤誠之心,建立與群眾的“魚水之情”,幫助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勇敢村是二類貧困村,全村共11個村民組,戶籍人口 1611人,易地搬遷戶92戶444人。

初來乍到,一切都是那麼陌生和新鮮,我知道要趕快融入群眾生活才是做好工作基礎。於是每天走訪群眾,宣傳政策,幫助群眾成了我的“必修課”。期間,碰壁、吃“閉門羹”等,群眾不支持和理解的現象已不少見,但我抱著一顆真心,一次次反復上門與群眾拉家常、講道理,最終還是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同志,你們是去岩門口不是?”一位老人問到,我們去岩門口肖忠國家,“這路陡得很,你們還是把車停在上面好點”,“不要緊,我們慢點”。就這樣,我們鼓足勇氣把車開到了岩門口,下車后還真是捏了一把汗,路窄、彎道大。

到了肖忠國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間半破舊老木房,瓦片隨時都可能掉下來。走進屋裡,地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四處透風,設施簡陋。

通過了解,肖忠國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又當爹又當媽的,村裡已將他家列入退一進一搬遷黃土打老丫安置點,但肖忠國思想不穩定,怕搬遷有后顧之憂,一直還住在老家。

於是我便開始做思想動員工作,從易地搬遷后繼扶持、安置點教育教學配套設施、醫療保障等方面進行宣傳和講政策。開始他不怎麼理解,總是不願搬過去。后來我每天要麼上門,要打電話,不厭其煩地“騷擾”他,開始他還覺得我們是吃了沒有事做,后來肖忠國終於理解了,順利搬到新家,從此告別了泥巴屋。

從肖忠國的身上讓我有了新的感悟,群眾的心結要用心來解,隻要我們將心比心、以真心換真情,就一定能贏得理解和支持。

在一次走訪時,總覺得他家裡缺少點東西,我就給他家買了一張桌子和一個衣櫃。“感謝你冉老師,你辛苦了!”

(四)

駐村,白天除了入戶幫扶外,晚上還要加班加點趕資料,這是每一個駐村干部的常態,我也不例外。

“冉老師,你負責審核把關一戶一袋、四卡合一、3+1明白欄,必須做到戶戶過關、人人過關、項項過關,明天之內必須完成”這是指揮長安排我的工作。

全村112戶貧困戶,晚上11點研判會才結束,視力又差如何才能完成?

正在這時電話響了,是女兒打來的電話。“媽,過幾天就是你的生日,端午節我們譙家鎮沒放假,我駐村2年了,去年你的生日我也沒在家,今年你我都在駐村,大半年我們母女倆沒見面了,我還是想請假陪你過生日”,我說不得回來喲,這幾天事情多得很,剛才安排了好多工作,過兩天我們鎮要交叉檢查,說完我就挂斷了電話。

隨后女兒發來短信,“這是一場攻堅戰,怎能當逃兵,我支持你,老媽”。是的,時間就是命令,必須抓緊時間完成。要做到五個一致,一核就准、一查就實,必須細之又細。

夜格外靜寂,此時大多數人已進入夢鄉,而我還在與一張張紙、一個個數據為伍,累了就站在窗口吹吹風,讓本來就不好的視力適當鬆弛一下又進入工作狀態。

112袋資料審完,已是凌晨5點,來不及洗臉洗腳就倒在床上睡。此時也顧不了衛生習慣了,怕耽誤第二天的工作。這種工作狀態和強度,駐村期間不是一次,而是常態。

(五)

6月中旬,村指揮部分成三個片區開展環境衛生大提升工作,我們片區由第一書記任組長,我任副組長,負責蛟坨、上坎、神壩、木草坪四個村民小組。

環境干淨、整潔是提升村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之一。幾個村民組因前期群眾都沒有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導致臟亂差十分嚴重,加之村裡有勞動力人都已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環境整治工作便落在了我們頭上。

整治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戶不滿意的農戶,不但不協助配合幫助打掃,反而不准我們打掃和搬動她家東西。

當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50多歲的女主人一邊拿出手機攝像,一邊說:“你們到底是做什麼的,要把我堂屋裡的東西搬到什麼地方去?我又沒請你們來給我家打掃,我活了幾十年還沒見過像你們這樣的干部,我們農村人已經習慣了!”

真是費力不討好,委曲、氣憤一擁而上,但又不敢發脾氣,生怕得罪了她。隻好暫停下來,慢慢又說好話,做思想工作,最后還是得到了她的支持和理解。

當晚,我們便組織群眾開院壩會、宣傳政策,讓群眾知道環境整治的目的和意義,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同。

隨后四個村民小組環境衛生大提升工作開展很順利。特別是蛟坨、上坎兩個組,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整潔了、室內擺放規范了、入戶路和連戶口路干淨了,村民也樹立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如今,我的幫扶工作快要告一段落,有空看著手機裡一條條受教育資助學生發來的短信,雖然內容不長,但每一字每一句都蘊含著感恩的情懷。走在村裡,看到一個個村民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聽到村民一句句的感恩話語,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悅便涌上心頭。駐村值得,這段經歷將載入我的人生史冊,不斷激勵著我闊步向前......。(沿河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