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筑巢釀蜜”釀出“沁口”甜蜜事

2020年11月19日16:3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菁口村獼猴桃基地航拍。周訓貴 攝
菁口村獼猴桃基地航拍。周訓貴 攝

“我們的使命是:擼起袖子加油干,振奮精神全力拼,加油!加油!加油!”這位帶領村民高呼產業口號的小伙子,是現任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支部書記張凌。

昔日的箐口村,由於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產業薄弱,一度成為“貧困落后”的代名詞,是名副其實的省級深度貧困村。2015年以來,該村實施脫貧攻堅“釀蜜模式”,著力建設黨建引領示范村、產業發展樣板村、成果共享先行村,探索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推進的“箐口經驗”。

這些變化得從張凌回鄉說起。2010年,張凌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后,在貴陽市創辦企業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事業成功后的他沒有忘記養育他的小山村,每年重要節日都回村看望家鄉的老人孩子。可每次回家,看到家鄉水電路訊不通,鄉親們守著傳統農業天天在地裡刨,成了他心頭的一塊心病,回鄉勢在必行。

經過多方考察,2015年12月,張凌回村,投資55萬元發展獼猴桃種植。創業之初,因獼猴桃產業投資大、見效慢,多數農戶不願拿出賴以生存的土地來冒險。為此,他專門聘請了有多年種植經驗的技師幫助管護,並挨家挨戶承諾,“前期所需資金全部由我一人承擔,產生效益后再提取總收益的20%進行成本回收。”逐漸被鄉親們認可。

2015年,箐口村第一批32戶農戶加入到獼猴桃種植行列,張凌成功種下獼猴桃300余畝。看著長勢良好的獼猴桃幼苗,他仿佛看見了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的曙光。2017年3月,箐口村村委換屆,通過大家一致推選,他當上箐口村主任,為箐口村的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再一次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也開啟了他的扶貧新征程。

“當時,村裡隻有三個村干部,加之我村貧困程度深、又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期,工作任務繁重,什麼‘5+2’,‘白+黑’這些都是工作常態。”張凌介紹,“當時,為了讓全村獼猴桃產業發展壯大,我們常常是夜半三更還在老百姓家做工作,第一遍不行就第二遍,第二遍做不通,就繼續做第三遍,直到把老百姓的工作做通為止。”

“當時,有的群眾不理解,指著我的臉說‘你在外面錢沒賺夠嗎?還想回來打這些土地的主意’。”張凌感慨地說:“如今,我們的產業做起來了,基礎設施做起來了,路通了、水通了、電通了、網通了。截止2020年,我們箐口村共種植獼猴桃1800畝,其中有1000畝已投產,預計收入在1300萬左右,全村人均收入在11000元。”

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張凌的帶領下,箐口村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完成醫療、住房、教育三大戰役,箐口村和全縣一道五年磨一劍,於2019年3月,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驗收,成功脫貧。如今的箐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老百姓生活富裕。

就連曾經的釘子戶張青全,如今也成了村裡的獼猴桃種植大戶。近日,正在郵局對獼猴桃進行打包快遞的他笑得合不攏嘴:“當時我是不想種的,還在村裡拍桌子打板凳,差點和大家打起來。后來我看到別人都在種,就試著種了一畝多點,沒想到還可以,於是流轉了土地擴大了種植規模,今年單是毛收入就有二萬多。”

為了讓村裡的獼猴桃產業規范運營,張凌想盡了各種辦法。如今,箐口獼猴桃依托黨建引領,增加技術含量,打上了“沁口”商標,遠銷華南、東北等多個城市。同時,在村支兩委和合作社的帶動下,箐口村的“甜蜜事業”還在不斷釀造,除獼猴桃外,還種植李子2200畝、茶葉1000畝,實現了戶戶有增收產業、人人有致富門路。(周訓貴 鐘歡)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