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貴州銅仁的生動實踐

2020年10月20日15:1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十三五期間,我國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區域的近千萬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佔全國搬遷人口近五分之一強的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基礎上,通過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和“新市民•追夢橋”工程,著力書寫“后半篇文章”。跨區域異地扶貧搬遷人口佔全省54%的銅仁市,落地落實后續扶持“五個體系”,著力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真正實現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標,勾勒出一幅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銅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生動實踐的工筆畫。

抓服務解民憂 增強群眾歸屬感

銅仁市自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以來,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三分靠建設,七分靠后續的工作思路,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以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為載體,落實“1+3+N”黨建引領機制,充分發揮大黨建、工青婦等群團合力服務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作用,從實際中解決好搬遷群眾的生活生計問題。比如大龍德龍新區跨區域安置點創新服務模式,打造“半小時”服務圈,思南麗景社區安置點通過“暖心大姐”品牌服務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和老人“雙陽工程”等系列活動,解決了搬遷群眾的憂心事、煩心事。所有安置點全覆蓋實施“希望工程·愛心陪伴”和“四點半”課堂,切實解決了“就業與顧家”難兼顧的矛盾,充分保障搬遷家庭勞動力正常就業、安心就業,搬遷學生無縫監管、安心上下學。在安置點設立為民服務中心,一站式辦理民生保障各項政務服務業務,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理念,群眾歸屬感得到增強。

抓就業強民生 增加群眾獲得感

就業是民生之本。銅仁市始終將搬遷群眾就業創業擺在優先位置,制定了《關於印發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就業服務工作十條措施的通知》等就業創業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建設,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有效解決從農村到城市就業模式轉換難的問題。通過開展春風招聘行動、“留雁”行動、專場招聘會、以崗代訓、就業補貼、東西部扶貧協作推薦就業、在安置點開發公益性崗位、招募專職志願者等多種形式讓搬遷群眾多向選擇,實現穩定就業。同時與職業技術學院、轄區工礦企業密切協作,按照人崗相適的原則開展技能培訓,讓搬遷群眾有一技之長。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搬遷勞動力穩定就業,提高收入。據統計,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實現了戶均1.5人以上穩定就業,就業收入戶均40000元以上。搬遷群眾實現了多渠道就業創業,搬來了致富新路。

抓保障促和諧 提升群眾幸福感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好搬遷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具體體現。為切實抓好搬遷群眾就學、就醫和各類社會保障問題,銅仁市在各規模安置點均高標准建設中小學和幼兒園,確保搬遷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子女不落一人﹔合理配套建設衛生服務中心、殘疾人訓練中心等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健全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各類社會保障資源,建立特困群眾幫扶基金,做好各類社會保障政策轉移接續,實現應保盡保﹔完善社區殯葬服務制度,減輕搬遷群眾喪葬負擔等。通過實施各類保障措施,搬遷群眾增強了幸福感。

抓治理保穩定 提高群眾安全感

安全感是衡量一個地方和諧穩定和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標尺。銅仁市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致力抓好安置點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以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事務中依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通過強化人財物的保障,不斷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真正實現搬遷群眾在新家園能和諧發展。如在社區安置點,通過設立社區警務室、組建小區志願巡邏隊伍、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細化社區居民公約等,實現法治、德治與自治相結合,充分發揮居民公約的約束作用,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有效促進安置點的和諧穩定,群眾滿意度和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舉措。銅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讓群眾搬來了安居樂業,搬來了幸福生活。(銅仁市委講師團團長張月勇、銅仁市委講師團干部譚婷)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