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潤山鄉 貴州茶農喜算“增收賬”

龍章榆 李宇

2020年09月29日08:2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秋雨綿綿,白色的霧包裹著棉花山村的連片茶山。茶樹上,片片新芽被雨水滋潤著……因為一場農民“豐收節”活動,貴州鬆桃縣的茶山基地“變了樣”,南北游人來來往往,一輛輛小車在山間打轉,寂靜的村裡熱鬧了起來。

“你是村裡的致富典范,豐收節,咱帶客人來和你討下致富經。”晨霧散去,一撥嘉賓要到茶廠考察,棉花山村村支書梁德長走在前面帶路,首先找到了劉廷威。

劉廷威是村裡的地道茶農,這幾年茶廠規模不斷擴大,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我們茶農有今天,都是仗著好政策!”劉廷威一邊倒茶,一邊笑著回復。

鬆桃縣地處武陵山脈,棉花山村海拔較高,境內重巒疊嶂,雲遮霧繞,土質、氣候獨特,十分利於茶樹生長。自古以來,村裡的茶葉遠近聞名。

“但曾經好茶也不養人。”一口茶水下肚,劉廷威講起創業經歷。“曾經,賣茶靠背篼,一背八十斤,六個小時的山路,隻能換來塊塊錢。”劉廷威說,雖說村裡茶是特產、是好貨,但運輸成本高,茶葉損耗大,當時種茶就像嚼老茶葉一樣苦,“我認定它成不了咱致富的好門路。”

好茶走不出好門路?2005年前后,村裡一事一議修來了通車路。這一通,劉廷威的信心瞬間有了,“咬咬牙一口氣買了兩輛運輸摩托車。到2007年,茶山擴展到近700畝。”他說。

好消息還不斷。2007年,省裡出台《關於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同時縣裡也把茶葉產業列為全縣農業主導生產之首。引導提升加工能力、鼓勵打造自主品牌,組織企業參加展銷……借著越來越多惠民政策的東風,到2014年村裡的硬化大路進一步暢通,劉廷威的茶山正式進入正軌,他回憶,那時,同樣是700畝地,由於運輸效率變高,茶的產能從千斤沖到萬斤。

產量還增加不夠,去年,200萬元的茶深加工設備購買到位,“今年產值已到近300萬元,每年給老鄉付的工資就近百萬元。”劉廷威和村民都嘗到了甜頭。

政策好,茶葉成了好門路。不過,劉廷威心頭也還有顧慮,“最近幾年,茶山面積逐步擴大,產量逐漸增加,外部市場面臨飽和,必須未雨綢繆。”

說到這裡,梁德長站起來普及起了最新政策:“針對茶農的瓶頸,縣裡今年明確提出有計劃:一是繼續提升清潔化、標准化生產水平﹔二是要強化茶產業利益連接﹔三是繼續提升品牌特色優勢﹔四要繼續加強技術指導培訓。最重要的是,村裡農旅一體的規劃建設,也要進一步加快……”

“說得好!吃老本不行,得注重品質”“好茶不愁賣,做高端茶,加深產業鏈”……廠房的茶幾旁邊,燒水壺咕嚕咕嚕冒著熱氣,來參觀的客人也一句一句出著主意。

趁著熱鬧,劉廷威把話又接了過去,“咱能想到的,政府都幫咱想到了。好政策有了,自己更得加油努力干!”他說。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