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石阡:水果“甜” 銷路暢群眾笑

2020年09月24日16:2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大沙壩鄉李子。羅立軍 攝
大沙壩鄉李子。羅立軍 攝

近年,石阡縣依托駐村工作隊為載體,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在特色水果上做足文章。據不完全統計,全縣301個村中,發展水果產業的達到了93%以上,水果“出山”,增收必行!

“先嘗后種,土地入園”形成村村有果產業規模

走進中壩街道大灣村,金棗壓枝,顆顆飽滿,在碧水青山中格外顯眼。

駐村工作隊隊長、支部書記莫若是一個實干家。2018年以來,他帶領工作隊和村兩委補齊了水電路訊短板,“1+3”標准實現穩固保障,因工作成績突出,該村獲得“全縣先進駐村工作隊”表彰。但是在他看來,最為得意的是在半山開辟出這片棗園。

和武陵山區大多數農村一樣,大灣村耕地稀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土地荒廢現象十分嚴重。

2017年,工作隊一名隊員外出考察帶回了一些棗子,咬下一口清脆香甜,讓莫若多了個心眼。上網查閱得知棗子叫“金秋酥脆棗”,挂果快、挂果多,土壤、光照、降水都很適合大灣村發展。他帶著棗核找了幾位專家鑒定,決定“棗出路”。

那時候,核桃不結果、桃子水多不甜等問題限制了大多數人種水果的膽略。莫若組織工作隊和幾個能人前往湖南考察,並帶回了幾大箱棗子在群眾會上讓大家品嘗。吃到了棗子甜,大家才相信棗子能夠變成錢。

2017年國慶節,莫若帶領工作隊在大灣村半坡上開辟出350畝棗園,2018年1月,1.5萬株金秋酥脆棗落戶大灣,2020年,棗子挂果1萬斤,按照20元/斤市價,產值可達到20萬元。

“我們實施了‘四子工作法’,發動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種果子、找路子,大灣村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石阡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吳登富介紹,2016年至2018年,全縣果園面積增加了50200畝,駐村工作隊在“擴園”路上功不可沒。

花繁葉茂的背后:從果園外走到了果樹下

“栽樹樹時打轉轉,結不出果果時還是打轉轉,感覺都成了‘轉轉’書記。”吃著好吃,種起來難。國榮鄉代山村黃桃栽種沒多久,第一書記吳正來就愁了起來。

吳正來是縣人武部派駐的第一書記,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像他一樣毫無種植經驗的駐村工作隊員就有140多人。

剪枝、除草、殺虫……一系列地專業名詞,起初在吳正來的腦海裡比外語還要陌生。有一次在查看長勢時,一個務工的農民問他剪枝標准是多少分?讓他到現在都覺得很尷尬。

“聽說果樹所的羅博士在石阡駐過村,我們就聯系了她。”為了補齊功課,吳正來發揮了一切人脈資源,邊聽邊學、邊學邊教,書本上的不夠,就拿他2畝做試驗,一來二往,自己也成了果樹土專家。

“干有方向,還要干有方法。”吳登富介紹,2016年以來,該縣把果樹栽培技術搬進了駐村工作隊培訓課堂,還依托省農科院“三農”專家團隊組建技術顧問團隊,針對駐村工作隊進村輔導。據不完全統計,2年來,73名駐村工作隊員成為了果樹栽培土專家。

今年代山村黃桃產量達到5萬斤,實現產值25萬元。

危機重重下的“闖關”歷程

今年雨水充沛,加上受新冠疫情肺炎影響,幾乎所有的水果零售商都認為,今年水果賣不成錢。

在豐收節這天,扶堰村第一書記代飛好好盤點了一下近期“擺攤”收益。在縣城三個固定點擺攤銷售八月瓜,加上微信朋友圈帶動,共計賣出了1100多斤,收益1.1萬元。

八月瓜,十月炸。正值八月瓜豐產的季節,銷路難的問題一度讓扶堰村駐村工作隊眉頭緊鎖。

“種了50畝,今年初挂果就產了5萬多斤,誰想產的好賣不好。”代飛分析,市場認知度低,加上儲存期短,是賣不好的重要因素。

駐村工作隊開會討論,既然沒有人進園買,就出去賣。對工作隊人員排了班,3人一天就進城賣水果去了。

翻開朋友圈,八月瓜功效、八月瓜特色等內容爆了屏,工作隊在“朋友圈”發起強勢營銷,由定點賣轉型為訂單買。

“著力搭建銷售平台,才是解決銷售難的根本。”吳登富介紹,針對水果滯銷問題,該縣發揮黨建幫扶部門優勢,搭建村幫村、企業幫村、訂單整合等平台,有效解決零售量少、批發便宜的問題。

在綿綿細雨中,代飛一班人忙著把八月瓜裝車。“按照6-8元每斤的價格進廠銷售,可以趕在折價之前全部賣完。”通過縣委組織部牽線搭橋,該縣任家寨村八月瓜產品加工廠對扶堰村八月瓜採收,預計實現產值14萬元。

在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歷程中,既要學會栽果,更要懂得摘果。石阡縣305支駐村工作隊在推動特色水果產業助推脫貧增收的閉合鏈條上,貢獻了巨大作用,水果“出山”,小康可待!(羅立軍)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