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下記憶 記得住鄉愁

——聯山街道移民小區“鄉愁記憶館”講好鄉土故事

2020年09月23日11:07  來源:貴州日報
 

傳承鄉土記憶,留住美麗鄉愁。日前,筆者一行走進天柱縣聯山街道移民新區,在充滿現代城市氣息的林立高樓下,“鄉愁記憶館”顯得格外靜謐。

步入鄉愁記憶館,犁耙、石磨、斗笠、風箱、谷桶、粑槽、布鞋、簸箕和篩子等老物件整齊陳列,牆上的老照片雖略顯滄桑,但卻生動搶眼。

天柱縣聯山街道是全省集中安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2萬人以上的安置點之一,街道轄區面積12平方公裡,總人口5萬人,其中4718戶20234人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該縣為著力完善易地扶貧搬遷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聯山街道移民小區建成鄉愁記憶館,將易地移民搬遷群眾的老物件、老照片整齊陳列在館中,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新家也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愁記憶館的建成,就是為了講好鄉土故事,展現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通過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和厚重的文化積澱,進一步傳承鄉村文明,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移民百姓記住鄉愁,提高文化修養,融入城市生活。”記憶館負責人楊軍介紹,他是該縣文化部門去年4月專門安排到聯山街道專職負責鄉愁記憶館場館建設和藏品物件收集工作的。

“僅用時4個多月,這個佔地200平方米的聯山街道鄉愁記憶館就建成了,同時還將收集到的犁耙、石磨、斗笠、風箱、谷桶、粑槽、布鞋、簸箕和篩子等80多件實物和20多幅搬遷村落村寨圖片全部收藏進館。這些物件,都是搬遷群眾過去在鄉下使用的一些生產生活工具。”楊軍介紹說,搬遷住進聯山街道的群眾都成了城裡的新市民,這些工具再也派不上用場。

“這台織布機是我奶奶那一輩留下來的,以前她每年都用這個機子來織布。”從館外路過的搬遷群眾楊海燕見有人到記憶館看她家的織布機,不由自主走進館向參觀者介紹,“感謝國家這個好政策,讓我們搬到了城裡,住進了高樓大廈,家裡幾十年前用的工具搬到這裡也用不著了,所以就把這些以前農村用過的工具捐出來,放在這裡,讓我們始終不能忘記之前的艱苦歲月。”

聯山移民新區鄉愁記憶館,通過一件件農具實物和一張張村寨照片,讓搬離大山、住進城裡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將民俗風情與家鄉文化一同搬出大山,搬進安置點。

據楊軍介紹,鄉愁記憶館自去年建成后就免費開放了,每天都有人到館參觀,主要的參觀者是搬遷群眾,最多的時候超過百人。

“對於建設鄉愁記憶館,我覺得非常好。因為這個鄉愁記憶館裡面的東西,我們大多數在小時候都有見過。”今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楊曉博,他家也是易地扶貧搬遷戶,他趁假期有時間,也前來參觀這座鄉愁記憶館。

“鄉愁記憶館既可以豐富我們對上一輩農村生活的認識,也可以通過這些剪影來了解我們縣內各地區的民族風情、民間文化。”楊曉博說。

搬人搬文化,搬遷搬鄉愁。鄉愁記憶館不僅承載著搬遷群眾的鄉愁鄉情,也記錄著大家的生活變遷。搬遷群眾來到聯山街道后,生活更加有了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諶孫海 楊慶鬆)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