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貴州脫貧攻堅一支中堅力量

2020年09月20日09:20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曹雯

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指出,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游是一個重要渠道,要抓住鄉村旅游興起的時機,把資源變資產,實踐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文化旅游扶貧累計助推超過1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益增收,帶動近100萬人就業,在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能、拉動消費需求、促進高質量發展、擴大社會就業、帶動群眾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涌現出了建設美麗鄉村整村脫貧的“花茂路徑”、互聯網旅游扶貧的“好花紅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貧的“西江樣本”等典型。

安居:更美麗的鄉村

安順市平壩區小河灣村,依山傍水,是許多游客口中的“夢裡水鄉”。美麗的田園風光、美味的農家菜肴,進果園採摘、購土味農貨……一年四季,去玩的人絡繹不絕。

而在幾年前,這裡卻是另一個樣。“那時候,房屋破舊,連條像樣的通村路都沒有。”老支書陳肇明說,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還是省級二類貧困村。

改變從2014年開始。隨著貴安大道建成,以前藏在深山無人識的小河灣村展露出來,又借“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發力鄉村旅游,謀農旅一體發展新路。

2019年,小河灣村人均收入達1.1萬元,其中,小河灣景區內人均收入達1.8萬元,實現全面脫貧。

近年來,貴州統籌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重點支持武陵山、滇黔桂、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51個貧困縣完善步道、停車場、游客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2015年以來,全省共投入26.75億元,加上政府財政獎補2.4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5075座。同時,整合發改、交通、住建、扶貧、農業農村等部門“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資金和國家支持資金11億元,不斷建設完善鄉村旅游重點村基礎設施。

興業:享發展的紅利

從一個籍籍無名的貧困村,一躍成為貴州鄉村振興的范本,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現在名聲很響。而以前,這裡叫做“荒茅田”,出名的窮。從“荒茅”到“花茂”,是該村從鄉村旅游起步,逐步實現農文旅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的蛻變。

2019年,花茂村的巨變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成為旅游促進發展、帶動減貧的典型。

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旅游扶貧9項工程和“百區千村萬戶”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優先對貴州14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和2760個深度貧困村的旅游資源進行開發﹔重點打造13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區、1104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扶持10000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戶發展,讓更多貧困人口分享旅游發展的紅利。

“游客走進鄉村,分享鄉村生活,由此展開的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就地消費,能有力帶動村民就地就業、就地創業並產生新的勞動生產方式。”貴州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張曉鬆認為,鄉村旅游所帶來的城鄉兩種文化的碰撞交流,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

致富:可持續的未來

游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已成不可錯過的“打卡地”。

西江千戶苗寨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最為完整的地方之一,而在2008年以前,這裡還是“文化富饒、經濟貧困”之地。2008年,第三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這裡成功舉辦,借此契機,西江千戶苗寨聚焦鄉村旅游發展中市場發育不充分,市場主體數量小、規模弱的“瓶頸”,大力活化市場、培育市場經營主體,讓所有村民都有機會參與到旅游發展中。同時,秉持創新、發展、共享的理念,不斷拓展旅游開發脫貧新路。現在,依托豐富的、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以西江千戶苗寨為代表的雷山縣許多少數民族村寨已駛入鄉村旅游發展快車道。

業內人士認為,西江千戶苗寨經過12年的摸索、實踐、調適,在鄉村旅游品牌塑造、利益分配、助農增收、文化傳承與保護、景區經營與管理、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經驗,可供各地學習、借鑒。據統計,從2011年至2019年,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已累計向當地群眾發放民族文化保護經費20.97億元,戶均15.13萬元。

以帶動脫貧為目的,貴州探索、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及鄉村旅游扶貧始於1984年。當年,貴州以雷山郎德苗寨等8個村寨為試點,成為全國率先開展鄉村旅游的省份之一。30多年后,包括盤州市普古鄉舍烹村、興義市上納灰村、銅仁市江口縣雲舍、黎平縣肇興侗寨、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鄉村旅游目的地,已成為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支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