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雙循環”格局下的貴州高質量發展

周慎

2020年09月19日08:15  來源: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根據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變化的判斷,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指出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既是我國宏觀領域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也是貴州省在國內國際客觀變化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接的歷史背景下必須探討的議題。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據貴州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貴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6433元,城鎮化率達49%,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24.4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5%。以貴州為代表的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提升了我國發展所需的要素稟賦水平,使我國國民經濟循環的市場重心回歸國內成為可能。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下,貴州省在“培育內需、夯實內需”上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同樣,新發展理念也應融入“擴大內需、釋放內需”的努力之中,持續推進貴州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形成“雙循環”發展格局做出貴州貢獻。

為探索“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背后中國的發展密碼,人民網於2020年7月啟動了 “大道康庄”全媒體主題調研活動,派出31個小組覆蓋全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8月2日至11日,“大道康庄”貴州調研組一行14人深入貴陽市、六盤水市、畢節市、黔東南州、黔南州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採訪,省內行程超過2300公裡。在《如鐵雄關從頭越---畢節脫貧,從“五子登科”到“新五子再登科”》一文之后,貴州組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為視角和引領,對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的貴州基礎和潛力進行挖掘,再解鎖和助推貴州高質量發展。

以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長期以來,“欠發達、欠開發”是貴州的基本省情,“既要趕、又要轉”是貴州面對的雙重壓力。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根本動力在於創新,以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面對我國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的新變化,創新同樣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貴州縱深推進大數據戰略,將大數據與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民生服務與社會治理相融合,努力把大數據打造成為引領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貨車幫”建立了覆蓋全國的貨源信息網,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公路物流互聯網信息平台﹔“精准扶貧大數據支撐平台”,打通扶貧、公安、衛計、教育等17部門數據,精准識別貧困戶﹔“智慧法律服務亭” 提供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等的智能導引和在線辦理。

貴州多彩網旗下“多彩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貴州農產品銷路受阻的情況下,創新帶貨模式,以茅台酒促銷路,帶動貴州貧困縣農產品在全國銷售﹔“朗瑪信息”轉型深耕互聯網醫療,打造以實體醫院為基礎,集遠程問診、智能硬件、醫藥電商等於一體的互聯網醫院﹔“翰凱斯”核心開發自動駕駛智控底盤,通過在底盤上加載不同艙體,實現產品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

“翰凱斯”工作人員在調試自動駕駛智控底盤。人民網 孫遠桃 攝

畢節市赫章縣與貴州大學等單位合作開展核桃技術攻關與研發,鑒別和選育出“黔核5號、6號、7號、8號”四個本地優良品種。在技術賦能下,不僅提高了核桃的質量,還大大縮短了核桃的挂果時間。特別是精心培育出的“黔核7號”已成為赫章人民脫貧致富的大功臣。

落戶在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的“中國天眼”的啟用,對貴州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除科學研究之外,貴州還借力“天眼”開發了天文地質公園、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園、FAST、SKA大數據中心與數據產業,助推地方發展。

以協調增強大循環后勁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需要通過協調發展來解決發展的不平衡性問題,增強發展的整體性與協同性。“協調”既是發展的手段,又是發展的目標。貴州省在省域范圍內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統籌空間與產業,在加強薄弱領域過程中增強了發展的后勁。

“三線建設”是上個世紀60年代做出的具有歷史背景的戰略決策,為我國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貴州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工業“乾坤大挪移”體現了協調發展的思想。而在新形勢下,貴州協調發展也具有了一些新特點。

易地搬遷是新時代的“乾坤大挪移”,改變著貴州的城鄉格局和產業格局,是精准扶貧的重要手段。位於六盤水市水城縣的海坪街道,依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而成立,現已是野玉海旅游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6年到2018年,海坪街道已分3期共安置周邊鄉鎮易扶搬遷群眾1686戶758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352戶5980人。在這個被稱為“千戶彝寨”的地方,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文化服務體系、社區治理與黨建體系等。

幸福二村是恆大集團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以來,投資建設的若干個移民新村之一。為了能讓易地搬遷的村民們“搬得出、穩得住、挪窮窩、換窮業”,恆大給居住在幸福二村的住戶每戶配套了兩個大棚,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供產銷”一體化經營,使得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每個月領工資,當起了上班族。

大方縣恆大幸福二村及配套蔬菜產業基地(無人機照片)。張俊鬆 攝

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及貴州高質量發展,貴州正研究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加快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完善毗鄰區域省際間合作機制、優化省內區域合作機制等。

以綠色引領可持續發展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在發展理念上沒有認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貴州省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加快資源要素配置的綠色重組,在發展中體現了自然系統的價值性,以及經濟、社會和生態系統的統一性與協調性,形成新的綠色生產函數。

位於畢節市的草海素有“高原明珠”之稱,一度由於人類活動,草海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2015年以來,威寧縣圍繞“治山、治水、治環境”工作思路,以“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治污淨湖、造林涵湖”為路徑,推進草海綜合治理工作,並取得了突出的階段性成效:入湖污染負荷大幅削減,水質呈向好趨勢變化,鳥類棲息覓食空間得到拓展,保護區鳥類種類和綜合治理區森林覆蓋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草海治理工作需要聘請對草海進行巡查和監管的管護員,帶動了周邊部分百姓的就業。

畢節市威寧縣草海生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網 王政淇 攝

威寧縣觀風海鎮東南面的沙子坡林場,曾是一片黃沙遍地的荒坡,這也是這片土地被稱作“沙子坡”的原因。自1985年起,威寧縣林業部門在沙子坡一帶實施“人工造林”工程。經過30多年的時間,終於把這片石漠化嚴重的“不毛之地”變成一塊鑲嵌在烏蒙群山之中佔地2.7萬多畝的“綠色翡翠”。生態夯基才有可能發展林下經濟,從2019年8月開始,威寧林夏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林場種植赤鬆茸,現在種植的赤鬆茸有160畝,畝產近2噸,帶動周邊80余戶群眾務工,其中有30多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六盤水水城縣新街鄉的村寨裡,以前各處豬圈茅廁,臭氣熏天,現在是柵欄藤蔓,瓜果飄香。2019年以來,六盤水市在廣大農村實施“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工程,以“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的標准和要求,推進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以開放拓展新發展局面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在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的情況下,“開放”也有了新的內涵和重點。貴州具有深度推進“新開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這需要挖掘和發揮內需潛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以形成“雙循環”格局的貴州開放性經濟。

“要想富,先修路”是對“開放”最朴素也最透徹的表達。據貴州省交通運輸廳介紹,從1949年至2018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1195.38億元。到2018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19.7萬公裡,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達6453公裡,高速公路綜合密度上升至全國第1位。近年來,貴州省交通基礎設施的前期投入呈現加速的溢出效應。新基建在貴州如火如荼開展,據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貴州新基建發展成績顯著。

貴州不乏好的農產品。刺梨、紅心獼猴桃、大方辣椒、納雍藤椒、二表哥跑山豬等農產品,品質高、口感好、營養豐富,但好多優質產品缺乏全國及全球知名度,制約了規模化發展﹔也有的產品產量有限,隻夠供應局部市場。這同時証明貴州有足夠大的發展潛力待開發,需要擴大開放,加快推進本地高質量發展與全國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六盤水市水城縣米籮鎮國家現代產業園獼猴桃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 人民網 楊起帆 攝

“水城紅心獼猴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歸功於國內開放,省際學習的結果。2000年水城縣有關部門聯合從四川省引入紅陽獼猴桃試種,由於水城獨特的區域小氣候,試種的獼猴桃獲得了早熟、豐產等其它地方所無法替代的優勢。

引進 “西門塔爾”和“安格斯”兩個國外優質牛品種,是促使養牛業發展成為威寧縣雪山鎮支柱產業之一的關鍵之舉。國外品種在牛高端部位出肉率、能繁母牛產仔率、牛仔存活率等重要指標上都比當地的牛品種高,市場優勢明顯,平均每頭能賣1.2萬元。這也在提示我們,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引進來、走出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以共享激發新發展活力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會建設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基本原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安排,才能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激發新發展活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團結,使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共建共治共享”既是貴州省脫貧攻堅的有力手段,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三變模式”在貴州多地產業發展中得以應用,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現相關主體間的利益聯結與共享。大方縣甘棠村獼猴桃套種辣椒基地的收益分配方案是:首次分配根據投入佔比按龍頭企業10%,農戶30%,合作社60%進行分配,再對合作社首次分配所得資金進行二次分配,其中,平台公司分配10%,用於日常經營管理支出﹔村干部績效10%,用於激勵村干部干事創業﹔村集體提留10%,用於發展村集體公益事業﹔村集體滾動發展基金20%,用於推動后續發展﹔農戶50%,確保農戶增收致富(該部分資金再按3:7比例分配給非貧戶和貧困戶)。

萬達集團從2015年開始對口幫扶丹寨縣,創設踐行“企業包縣,整縣脫貧”模式。萬達採用長、中、短期結合,教育、產業、基金並舉的創新方式,建設產業扶貧基金、旅游小鎮、職業技術學院三大扶貧項目,帶動丹寨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結對幫扶納雍縣,通過援助產業扶貧項目、援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派遣駐村書記推進公司援建項目等方式,幫助貧困村脫貧致富。

萬達集團在貴州丹寨的扶貧項目之一: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照片)。人民網 楊起帆 攝

鳳山鄉店子社區打造以鄉警、鄉賢及鄉村治理督導員即“三鄉”促法治、德治、自治即“三治”的社區治理共同體,通過基層共治機制創新,化解社會矛盾,整治衛生環境,培育文明新風,維護社會穩定。如創新用於衛生文明評比的“三個一元”治理機制,評比衛生文明戶給予積分劵獎勵,1個積分面值1塊錢,農戶可憑累積的積分劵在社區“道德積分超市”兌換同等價值的商品。積分券用於領取商品后將交居委會存檔,記入農戶文明誠信檔案。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貴州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創新驅動、易地搬遷、生態優先、交通先行、政企共建……在新的發展環境和歷史背景下,需要始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貴州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以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協調增強大循環后勁,以綠色引領可持續發展,以開放拓展新發展局面,以共享激發新發展活力”,在發展中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以鄉村振興為重要引擎,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疏通影響國內大循環的堵點,探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實現貴州更高質量的發展。(作者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