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研究生教育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把論文寫在多彩貴州大地上

2020年09月06日09:12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詩雨 王雨

深化產教融合,是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貴州省積極布局產教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研究生智庫作用,引導全省研究生主動作為,把科研項目做在廠礦車間、田間地頭,把學術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譜寫了貴州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博士村長” 助力脫貧攻堅

“我養的魚無論投多少飼料都不長個。”今年疫情期間,安龍縣納躍村養殖戶汪林貴面對不長個的魚苗苦惱不已。

正在這時,貴大生態漁業隊出現在了他的身邊。經過現場調研,生態漁業隊發現了魚兒生長緩慢的原因,開出了成本低廉、實用性較強的藥方,還贈送了自主編寫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手冊》,並建立了技術指導微信群,對安龍縣稻田養魚農戶進行長期、實時技術指導,幫助農戶實現穩定增收。

貴大生態漁業隊是由貴州大學研究生團隊組成的科技服務團隊,隊長是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博士村長”團成員紀達。“養殖戶的難題得到解決,臉上有了笑容,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研究的動力。”紀達說。

2017年,貴州省教育廳委托貴州大學啟動實施了鄉村振興“博士村長”計劃,這既是一門設在田間地頭的“思政課”,也是一門檢驗理論知識的“實踐課”,更是貴州青年學子助力脫貧攻堅的“示范課”。

“博士村長”計劃以博士研究生為主,依托貴州大學重點支持的12個農村支柱產業專家團隊、導師科研項目和社會實踐項目,建立“產業+專家+基地+博士村長”的扶貧工作模式。

目前,300余支“博士村長”隊伍深入到全省各地,開展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文化扶貧和教育扶貧,為全省經濟創收累計達30億元。

健全機制 深化產教融合

遵義醫科大學金釵石斛研究團隊累計培養了2名博士研究生、48名碩士研究生,在赤水市,他們的研究成果直接支撐了金釵石斛產業發展,使得丹霞石不僅具有旅游觀光價值,更成為當地點石成金的替代性土地資源,農民獲益頗豐。

深化產教融合,為高校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廣闊空間。今年5月,《貴州省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提出建立健全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過程。

同時,貴州將從職業院校、科研院所、事業、企業、行業、實務部門等遴選首批100名產業導師,共同參與我省高校研究生培養工作,深化產教融合,補齊專業型師資短板,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僅在中藥民族藥領域,貴州就通過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形成了一批別具特色的民族醫藥產學研基地,為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全省有藥物植物功效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際聯合實驗室以及工程中心3個,並形成了“重應用、重交叉”的學科特色,對貴州中藥及特色民族藥的深度研發和貴州民族藥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在貴州,高校科學研究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從基礎研究轉向基礎應用和研究技術開發協同發展,從獨立產業研究轉向全產業鏈研究,進一步強化了研究生教育融合性。

注重實踐 加速人才培養

如何在研究生教育中真正做到科教融合、產教融合。

貴州省山地珍稀動物與經濟昆虫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貴陽學院碩士生導師楊文佳副教授選擇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將科研做在田間地頭。

楊文佳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蔬菜病虫害綠色防控和中藥材採后儲藏保護。清鎮市蘆荻哨村華慧農業蔬菜種植基地和劍河縣的各個鄉鎮,都是楊文佳和學生們奔走的地方。有時為了第一時間處理樣品,他和研究生們回到學校就直奔實驗室。

在貴陽學院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2019級食品工程碩士研究生嚴涵看來,更多的實踐機會是難得的學習,“研一主要學習理論,研二我會有更多到生產企業實踐的機會。”為了給即將到來的實踐打下基礎,他正抓緊利用暑假的時間整理隨導師王瑞教授在六盤水市調研搜集的材料。

貴陽學院於2018年獲批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致力於加速領軍型人才、高層次人才的匯聚和培養,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和校地融合。

不隻貴陽學院,在全省各高校,都將研究生教育突出“服務性”,從全產業鏈出發,深度參與全省高校的科研項目和高水平學術研究,各高校與科研院所研究生已成了一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勁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