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連心橋 共筑夢家園

——貴州省工青婦組織創建“新市民·追夢橋”品牌工作綜述

2020年09月06日08:52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盛道利

在奮力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中,我省工青婦組織充分發揮廣泛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優勢,立足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以城鎮化集中安置為主的實際,整合力量共同創建“新市民·追夢橋”品牌,搭起一座黨心連接民心、農民變成市民、貧窮走向富裕的橋梁,引領搬遷群眾增強內生動力、實現穩定脫貧、全面融入城鎮、過上美好的生活。

搭“感恩橋” 建奮進之家

近年來,全省工青婦組織堅持把引領搬遷群眾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依托安置點各種宣講陣地組建新時代職工講習所、青年講習所、巾幗講習所等,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送到搬遷群眾中。

此外,堅持黨建帶群建,採取聯建共建、單獨組建等方式,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在安置點全覆蓋。

截至目前,在安置點成立工會組織821個、團組織728個、少工委91個、婦聯組織820個,建立“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671個。組建講習所790個,開展政策理論大講堂1.47萬場次,覆蓋群眾近100萬人,切實營造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搭“致富橋” 建幸福之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全省工青婦組織堅持把促進搬遷群眾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服務群眾就業創業,引導群眾走上致富道路、過上幸福生活。

聚焦安置點職工、青年、婦女等群體的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組織企業到安置點開展招聘活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搬遷群眾積極創業……

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工青婦組織通過送培訓上門、送崗位到人等方式,舉辦培訓班3310場,培訓近20萬人,促進就業4.79萬人,讓搬遷群眾學習各種實用技術,增強就業競爭力並順利就業。

與此同時,引導企業在安置點開辦扶貧車間、產業基地和錦繡坊,統籌用好貸款優惠政策和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安置點致富帶頭人就地就近創業等,幫助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的願望。

搭“連心橋” 建溫暖之家

為群眾解難題,當搬遷群眾的貼心人,是全省工青婦組織始終堅持的重要使命。

建立困難家庭台賬,幫助申請臨時生活救助、醫療救助等,僅工會系統今年就向安置點發放送溫暖節日慰問金615萬元、籌措困難幫扶資金2473.2萬元。

統籌助學項目,用好政策性資金,實現安置點困難家庭就讀學生幫扶全覆蓋,今年共資助安置點學生5584人、497.3萬元。

統籌愛心托管班、“希望工程·陪伴行動”、春蕾女童班等陣地,建立愛心陪伴(托管)陣地314個,累計舉辦少年兒童素質拓展教育課堂2247場,開展托管服務6676人次。

搭“平安橋” 建和諧之家

近年來,全省工青婦組織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引導搬遷群眾共同創建平安小區,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通過廣泛宣傳宣講職工、青少年、婦女兒童等權益保障法律法規,引導搬遷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建立工青婦組織收集反映群眾訴求常態化機制,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搭建搬遷群眾網上服務平台,線上線下同步做好群眾工作﹔引導和鼓勵搬遷群眾加入安置點志願服務隊伍,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管理……

今年以來,全省工青婦組織已開展宣傳活動、法治課堂等820場次,發放農民工維權、未成年人保護、反家暴等法治宣傳冊11萬余份,開展法律咨詢服務1.98萬人次,參與化解矛盾糾紛和維權2331件次,開展情緒疏導、心理輔導等服務9390人次。

搭“融合橋” 建文明之家

石阡縣湯山街道平陽社區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已經辦了17期刺繡培訓班,培訓了數百名“繡娘”。像這樣在安置點創辦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全省已經開辦了211所,開展教學培訓978場次,培訓群眾6萬余人次。

為引導群眾適應城市環境、融入城市生活,全省工青婦組織還大力開展城鎮生產生活適應性教育,發揮“小手拉大手”作用,幫助群眾掌握交通規則、家電使用、消防安全等城市基本生活技能。

結合傳統佳節和少數民族節日,開展送文藝、送春聯、包粽子比賽等活動,不斷豐富搬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還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建設中的“兩個獨特作用”,以家庭文明促社區和諧,通過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婦女等活動選樹各類典型5456人。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