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石阡:扶貧山果帶富山區群眾

2020年08月31日15:4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8月炙暑初歇,地處武陵山腹地的石阡縣,處處瓜果飄香,採收瓜果的車輛往來穿梭,承載著山區群眾致富的香甜。

沿著縣城周邊車行不到半小時,就可以看到李子、桃子等10余種水果,還有八月瓜等特色水果。“以前摘來填肚子,現在採來過日子。”47歲的果農張金壽說,是經果林讓他走上了致富路。

像張金壽這樣的果農,在石阡有3000人以上,捧著紅艷艷的紅心李,張金壽深有感慨“果果‘搬了家’,我們也脫貧啦!”

支書敢想敢干,山果搬家成了寶

再過2周時間,任家寨村三葉木通即將全面開採,黨支部書記李文鋒正忙著組織勞動力採摘。

“這個果果城裡人好多認不到。”李文鋒隨手托起一個鮮果介紹,三葉木通又叫八月瓜,在武陵山區有“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來框娃娃”的順口溜,因為味道酸甜,深受山區群眾喜愛。

每年到了八、九月,李文鋒和兒時的伙伴都會進山找八月瓜。“瓜沒炸開很不好找!”他回憶,野生八月瓜生長的環境雜草叢生,加上外殼顏色不易辨認,想吃一口八月瓜很難。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文鋒了解到八月瓜種植市場潛力巨大,就下定了把八月瓜從深山“搬到”壩上的想法。他把想法同大沙壩鄉黨委負責同志作了交流,不到一個月時間,資金項目、土地流轉等問題得到解決。2018年,李文鋒成功地把八月瓜從山上“搬”了下來。

“果肉很好吃,但去籽有些麻煩。”為了提升產品附加值,李文鋒一幫人在產品研發上下足功夫,相繼開發出果漿、精油、香皂、唇膏、果茶等產品。“一個鮮果賣30塊,一小瓶果漿就可以買到60塊。”種瓜得金的思路獲得村兩委一致認同,全體村干部迅速變身技術員、管理員和銷售員,八月瓜種植從村裡種到村外,從山上“搬下來”的八月瓜迅猛發展。

如今的八月瓜基地裡,屹立著一座佔地近千平方的加工廠。“以后果漿、精油、果茶都可以流水線生產了。”李文鋒引以為豪的是,這條流水線在世界上是唯一一條,全面投產后,可以實現八月瓜產品批量生產。

在八月瓜基地上,村裡組建了合作社,社員中女性佔了90%以上,“閑家婆”變成了“娘子軍”,用心澆筑八月瓜產業的幸福花朵。2019年,任家寨村採收八月瓜5萬斤,今年預計採收25萬斤。2019年,僅八月瓜一項,村民人均分紅200元,發放勞務工資70余萬元,八月瓜搬出深山成了幸福瓜。

自力更生栽果,既能解渴還能脫貧

張金壽的家,在幾座大山盤桓的山溝裡,家門對面的山頭神似太上老君倒扣的丹爐,當地人把這裡叫做老君山。

老君山一面連著思南縣,一面坐落在石阡縣境內,一條蜿蜒山路成為拉通兩地的必經之地。“背著東西爬到半山腰都要摘幾個李子解渴的。”脫貧攻堅戰序幕拉開后,政府立項拉通了幾條連接外界的水泥路,這條山路基本沒有人走。張金壽懷念兒時的味道,經常上山摘李子。

“山上的李子沒有人管,誰都可以摘。”令張金壽困惑的是,李子依然長在半山上,摘李子的人卻越來越少。在結對幫扶干部李文鋒的思想發動下,張金壽萌生出自己種李子的想法。

隻要人肯干,不怕有困難。老君山村坡多田少,自然環境種植紅心李得天獨厚。在李文鋒的幫助下,張金壽貸款5萬元,開始購苗下地,著手栽種紅心李。

“紅心李是石阡的特色水果,野生的口感很好,但人工培育出來的口感就要差一些。”見到張金壽的果苗種到了土裡,李文鋒心裡反而為種植“技術關”開始發愁。

李文鋒把顧慮在攻堅隊工作會議上作了反饋,不出三天,縣裡的農技專家就到張金壽的李子基地實地指導,剪枝、殺虫、施肥等技術都交給了張金壽。因為張金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縣裡還專門安排了專家定點指導,又選派了一名三農專家定點聯系老君山村產業發展。

張金壽種出的紅心李個頭飽滿、香甜可口,銷售十分走俏。2020年,紅心李帶來收入4萬元,還帶動了3名農戶種植紅心李。

“誰路過口渴了,都可以摘來吃的。”張金壽不但每年為攻堅隊送紅心李,還對路人免費開放紅心李。

桃源根系群眾,政府主導,能人帶動

在五德鎮,連綿數十裡的桃園枝葉蕩漾,同水泥硬化的產業路相互映襯,展現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景。

“晝夜溫差大,水蜜桃糖分更足,還有一股特有的香味兒。”48歲的胡定梅十年前放棄城市高薪回到五德種植了300畝水蜜桃。五德鎮水蜜桃因汁濃味美,是該鎮帶動群眾增收的地標性產業,像胡定梅一樣的種桃能人,在桃園裡不在少數。

通過政府建基礎,能人抓發展,基地帶群眾的方式,該鎮充分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用好政策和市場兩隻隱形操盤手,把桃園充分盤活起來。

種桃還是種藥?最初選擇產業時,胡定梅有過猶豫,同樣有風險,但是管護、技術、市場、基礎設施等在桃園集聚,水蜜桃抵御風險的能力確實強了許多。在一番思想碰撞后,胡定梅選擇了種桃。

“最開始以為堅持不下去,還好有政府的幫助。”胡定梅回憶最初種桃過程,由於經歷冰雹等災害,頭兩年胡定梅就虧了近40萬元。五德鎮黨委政府出面,及時掌握受災情況,在政策上給與幫助,並出面協調一些企業給予幫助。胡定梅的水蜜桃熬過了冰霜期,走上了正軌,2018年收入就達到了25萬元。

如今,在桃園外沿的爛溝村,胡定梅又開墾的180畝桃園,讓貧困群眾參與管護、賺取薪金。“這個年紀在家門口打工的不多了。”60歲的李大蓮說,種桃子勞動程度不深,老的小的都可以參與。胡定梅的桃園每年都能夠穩定提供700人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達到500人,桃花香飄溢遠。

據不完全統計,五德鎮桃園每年需要用工達到5萬人次,其中貧困戶將近3.3萬人次。一枚枚山果從山旮沓裡走進市場,成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甜芯”。(羅立軍)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