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扎實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種下花椒樹 致富有門路

2020年08月13日09:24  來源:貴州日報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踐行“兩山論”,扎實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優選花椒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可靠的產業支撐。截至目前,該縣根據海拔、土壤等因素,種植了九葉青、大紅袍、藤椒等多個品種,共33.14萬畝。

“我們採取‘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搶抓疫情防控期間大量民工賦閑在家機遇,全面盤活社區閑置的荒山荒坡,組織群眾種植花椒1500畝,在為群眾帶來臨時務工收入的同時,也為發展長效產業、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打下了基礎。”丹砂街道珍珠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鄒黔說。

珍珠社區屬於城郊村,大部分土地被征收,剩下的都是零星式的碎片土地、荒山荒坡,在全縣主推花椒產業后,社區村支兩委搶抓機遇,引進農業開發公司合作,動員群眾以土地入股,公司負責種苗、肥料、技術和市場,合作社(村集體)則負責宣傳、動員、勞務派遣以及群眾工作,實行按股分紅。

據介紹,花椒從種植到挂果要3年時間,豐產則需要5年,壽命大概在30年左右。“為減少花椒種植到挂果期間的支出,我們利用城郊村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組織群眾種植時蔬,每年每畝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除了管護、施肥等開銷外,還能剩下部分資金,供群眾補貼家用。”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花椒基地負責人王建剛說。

“老兩口一天能找240塊左右吧,按斤計算,手腳麻利點就多掙點。”鎮南鎮同德社區村民謝啟懷邊剪花椒籽邊說話,臉上挂滿了幸福的笑容。謝啟懷夫婦均年過六旬,子女都外出務工去了,留下老兩口在家照看孫子,做點農雜活。今年光採收花椒,兩口子就掙了5000多元。

“現在正是花椒採收的季節,為了搶時間,確保採收、打包、清運等各個環節有序運轉,每天至少要30名工人才行。”花椒基地負責人汪宇林一邊招呼著工人一邊示范著剪枝採收。據他介紹,基地共500畝,豐產后,每年能採收鮮椒近100萬斤,將為周邊群眾帶來更多的收入。

“今年我鎮3個核心花椒基地產鮮椒30萬斤,按目前的市場價格,收入將超過200萬元。”鎮南鎮黨委書記申修剛說。“這批花椒2017年才種植,今年第一年挂果,豐產后,畝產量將達到2000斤以上,產值15000余元。”說到花椒的前景,申修剛信心滿滿。

鎮南鎮是務川自治縣種植花椒最早的鄉鎮,全鎮種植的25000畝花椒中,已經有3000畝開始挂果,讓群眾嘗到了甜頭。“現在根本不用再去苦口婆心的動員群眾了,我們要做的是花椒的后半篇文章,如何做長產業鏈條,讓花椒不斷增值,給種植戶帶來更多的收益。”鎮南鎮黨委書記申修剛說,目前該鎮引進的兩家花椒加工廠已動工。(吳桂林)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