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型產業 拓寬增收渠道

——貴陽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顯成效

2020年08月13日08:37  來源:貴陽日報
 

“燕樓鎮壩樓村的黃豆豐收了﹔同心村的辣椒也開始賣了!”“青岩農夫果園的黃桃、黑提子都已進入挂果期了,還有達夯村開心農場的聖女果、秋葵和青椒、紅椒都可以進場採摘了……”眼下,正值收獲的季節,花溪區燕樓鎮、青岩鎮等多個鄉鎮的蔬菜、水果都迎來了豐收。

以平台公司為主體

育農村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花溪區堅持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盯生態、經濟、社會、旅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穩步推進農業產業革命,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自2018年以來,該區共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約9.2萬畝,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截至目前,花溪區、經開區10余家平台公司已分別在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建設3000畝集中連片的示范基地。

在此過程中,花溪區圍繞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加大農業企業和農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和培育力度,通過深挖農村產業改革、配齊農業生產要素、立足實際,科學謀劃產業布局,探索新模式,深挖農村產業改革動能,激活農業生產潛力,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同時,通過充分發揮平台公司兜底作用,探索了兜、扶、幫、引相結合的新路子,以平台公司為主體,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司兜底的方式,幫助低收入困難群眾參與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來,並分別在青岩鎮、久安鄉、黔陶鄉、孟關鄉、石板鎮培育了以茶葉、水果、蔬菜為主,苗木、花卉、中藥材為輔的新型農業產業。

組建技術服務小組

解決村民后顧之憂

為了打通產業鏈條,增強農村發展動力,花溪區還組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宣講隊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農民夜校等方式開展宣講與培訓,引導農民群眾種植優質高效的經濟作物,調動農民主動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增強農民參與的信心﹔組建10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服務小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聘請經驗足、專業精的農業專家、農技人員和“土專家”到鄉、村,“點對點”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指導,著力解決“不會種、不會養、不會賣”的問題﹔依托貴陽地利農產品物流園、貴陽供銷馬車隊,採取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方式,實現了農產品、市場、商家、消費者線上線下無縫對接,保証了農產品有市場、有銷路。

目前,燕樓鎮通過與貴州力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精准對接,合作發展的500畝辣椒種植和1800畝黃豆種植均已進入銷售期。其中,辣椒預計畝產4000斤,按與公司簽訂的銷售保底價格每斤0.8元計算,每畝可收益3200元、黃豆預計畝產1000斤,按銷售保底價格每斤2元計算,每畝增收2000元。

調整壩區產業結構

帶領群眾勤勞致富

去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快推進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花溪區結合各村氣候、土壤、區位、農民種植積極性等實際,將馬鈴鄉、黔陶鄉、青岩鎮和高坡鄉作為壩區建設的重點“戰場”。其中,在馬鈴鄉谷中村壩區打造高標准蔬菜基地﹔在黔陶鄉馬場騎龍趙司村壩區發展以香蔥為主導的香細菜產業,採用“香蔥+(水稻、生姜、蔬菜)+香蔥”的輪作模式開展種植﹔在青岩鎮思潛村壩區發展次早熟蔬菜產業﹔在高坡鄉大洪村擾繞村壩區依托農旅產業,種植精品水果、花卉苗木,林下套種菊花、蔬菜等。

“過去,沒有統一規劃和管理,種植規模小而散,管理方法和種植技術上都有不足,經濟效益低下。壩區建設規劃實施后,採取土地流轉統一經營、生產銷售環節統一標准等方式,將不斷提高壩區組織化、機械化程度,推進壩區集約化、標准化發展。”花溪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曉虎說,通過壩區產業結構調整,讓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發展,可以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拓寬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確保脫貧和增收。“預計到明年,我們還有部分涉及‘茶、蔬、果、菌、花、藥’的產業園區將正式投產,屆時可更加豐富農產品市場,帶動更多的農戶增收。”陳曉虎說。(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詹燕)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