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城南社區:

搬出大山挪窮窩后續扶持奔富路

2020年07月28日08:53  來源:貴州日報
 

嶄新的樓房、干淨的街道、蔥郁的綠化、醫務室、扶貧車間、鞋廠、制衣廠、學校……近日,記者走進紫雲自治縣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見搬遷戶們過上新市民的新生活。

2019年5月,紫雲自治縣12個鄉鎮街道辦710戶近3800人陸續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安全有序的搬入新家,紫雲城南社區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實現有所居、有事做、有學上。

有新家睡穩覺

“去鎮上就靠一雙腳,都是山路,底盤低的車子根本進不來!”說起自己的老家打哈村,搬遷戶韋英妹滿是感慨。

猴場鎮打哈村地勢陡峭,四面環山,家家戶戶都住在半山腰,當地村民就地取材,蓋起木結構、牆體為竹編泥巴混合的木質房子。

“木質房時間長了就容易變形、腐爛。”韋英妹說。遇到刮大風下大雨,一家人提心吊膽、神經緊繃,擔心房子漏雨和垮塌,睡不安穩覺。

知道易地扶貧搬遷消息時,韋英妹一家還有點不敢相信:“一家人還能搬出大山?做夢都不敢想。”

如今,韋英妹一家5口人居住放入城南社區樓房,面積100平方米,有寬敞的臥室、獨立的廚房、干淨的衛生間……“下雨天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韋英妹激動地說。

引產業促就業

城南社區一樓的5個車間是剛引進的紫雲鑫宇航制衣廠,搬遷戶楊月正在學習制作防靜電衣服。

“因為孩子年幼,就沒有出去打工,一直待在家裡,沒有收入。通過社區羅主任介紹,我獲得家門口上班的工作。”楊月說,目前,學徒底薪1500元,還可以拿計件工資,勤快一點,每個月基本上有2000多元收入。

“在這兒工作自由度高,既能照顧家裡,又能掙錢養家,對於目前的生活,我還是很滿意的。”楊月笑著說。

如何讓搬遷群眾在安置點實現“樂業”,完善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是關鍵。去年5月以來,城南社區安置點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加快組織化勞務輸出和安置點產業培育,提高技能培訓針對性,努力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可持續就業。

“目前,城南社區引進超市、鞋廠、刺繡、優纖貝等實體產業為搬遷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落實搬遷戶就業崗位百余個,促進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城南社區居委會主任羅香琴介紹。

強配套奔小康

“現在住在城南社區,環境舒適,交通方便,最滿意的是小孩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韋英妹望著正在一旁玩耍的小孩,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孫子就讀城南社區附近的紫雲自治縣第一小學一年級。

去年以來,城南社區不斷下大力氣完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安置點附近配套建設中學1所、小學2所、幼兒園1所,可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就學需求。

“完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是貫穿整個安置點建設過程的重要指導思想,城南社區附近豐富的教學資源就是我們選址於此的原因之一。”城南社區居委會主任羅香琴介紹,接下來,城南社區將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建設、社區服務、社會治理、就業增收、就醫就學、生活保障等后續服務保障工作機制,完善社區服務,拓展就業,加強教育管理,切實讓搬遷群眾過上有所居、有事做、有學上的新市民生活。(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家林)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