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花梨鎮探索稻田養蝦新模式

2020年07月23日09:4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李方林查看龍蝦長勢情況
李方林查看龍蝦長勢情況

近日,筆者見到李方林時,他正在自家龍蝦生態養殖基地裡仔細巡查田埂漏水及小龍蝦長勢情況。

“每天必須巡查兩次,特別是要看田埂有沒有被小龍蝦打穿洞,如果打穿了,蝦子不但要跑,洞多了田埂過度滲水還會垮塌。”無論刮風下雨,早晚各巡一次,再加上適當投喂、病害防治等,這些常態化管理,李方林已經堅持了近兩年。

2018年,李方林與家人商量過后,決心要將稻田換個“種”法。

“當時一畝稻田種一年下來也就1000元左右,必須換個利用方式。”為此,李方林與兒子李志剛帶著家人四處“游說”,從周邊鄰裡手中一口氣就流轉水田近200畝,並按每年1.8萬元的租金承租15年。

為確保蝦塘建設更加科學合理,李志剛與合伙人從省外請來技師指導蝦塘的開挖修建。在保証盡量不破壞稻田原貌的前提下,開挖平均深1米,並盡量將蝦塘入水口選在上游溝渠邊上,將排水口選在下游種有水稻的田埂上,這樣既保証了上游始終有潔淨活水注入,龍蝦脫下的殼和排泄的糞便又流到下游成為水稻的有機肥料,“一水兩用”下較好地兼顧了經濟與生態效益。

然而,由於前期欠缺養殖技術和經驗,場地建成后第一批投放的9.8萬元近3000斤蝦苗成活率不到三分之二,與傳統種植水稻相比,效益並未凸顯出來。

2019年,李方林詳細總結前期養殖經驗,並積極尋求技術指導和培訓,買來1萬多元的鐵皮對蝦塘四周進行了圍建,既有效防止龍蝦打洞外逃和破壞田埂穩定性,又一定程度上減少水老鼠等天敵的傷害。

面對前期的不足,李方林並未氣餒。去年底,經過爭取,他們正處於創業困難期的龍蝦生態養殖基地獲得開陽縣農業農村局惠農政策補貼,共計第二次投放6萬余元的蝦苗約2100斤,今年四月長大開售以來,目前已售出近6000元。

“經驗不一定是學來的,而是淘出來的。第二批投放的蝦苗已經逐漸進入可食用期,按每兩年繁殖五茬來計算,我們依然有信心把基地探索的模式搞下去。”李方林最后表示到。(圖/文 宋波)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