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新房鄉烏沙寨村

產業扶貧路子對 村民增收底氣足

2020年07月13日08:21  來源:貴州日報
 

夏日,走進納雍縣新房彝族苗族鄉烏沙寨村,坡地上的皂角樹林裡,村民正忙著修剪枝條。

“如今皂角樹變成了‘富民樹’。我現在一邊在村裡的蛋雞養殖場上班,一邊用自家的自留地種植了12.36畝皂角樹,收入比在外打工還要強得多,也不怎麼累,還可以照顧老人孩子。”村民李忠文一邊干活一邊和記者聊著。

村支書彭啟鵬告訴記者,村裡的何首烏基地2018年5月建成,今年畝產預計4000斤,每畝收入1.2萬元左右,通過這個基地輻射帶動當地村民50人左右在此務工,每人至少每個月能掙到3000多元。

不遠處的山窪裡,恆大集團援建的佔地105畝大棚蔬菜基地,50多個村民正在鋤草,綁枝,一派繁忙的景象。由返鄉農民工肖宇創建的蔬菜基地裡,西紅柿剛成熟上市,訂單早就上門了,今年保守估計收入60萬元。

沿著山路記者來到村蛋雞養殖合作社基地,“養殖數量已經達到1.5萬羽,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是‘股東’。”彭啟鵬介紹,蛋雞養殖場由縣人武部出資20多萬元於2018年建成投產,採用“養殖大戶+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養殖大戶每年給合作社保底分紅,大戶定價后,由合作社負責二次銷售,所得利潤歸合作社所有,2019年已實現貧困戶分紅7.2萬元。

在各項產業助推下,村民不僅成功脫貧,思想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從“要我脫貧”轉變成為“我要脫貧”。

去年底,村民陳學付一家成功脫貧出列,但他沒有滿足於吃飽穿暖,而是想著怎麼致富奔小康,通過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的幫助去年僅養豬一項純收入達5萬元。

如今,在烏沙寨村,像陳學付一樣不等不靠、自立自強的致富典型還有很多,他們有的養豬,有的養雞,有的種皂角,有的種何首烏。截至6月底,全村72戶貧困戶354人通過發展種植和養殖業走上了致富路。(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凱 黃杏)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