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牛算盤” 過上好日子

2020年07月06日10:22  來源:貴州日報
 

“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門路。”這是盤州市石橋鎮魯番居委會寫在牆上的標語。該鎮通過整合盤縣鵬輝養殖場、美食城、銀杏樹等資源,把標語變成了現實,一條循環農業的產業鏈條緩緩鋪展開來。

走進鵬輝養殖場裡,500余頭黃牛正在牛欄裡悠閑地啃食飼料。

“從前養牛糊口,現在養牛致富。”魯番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路登權說,近年來,魯番居委會以“三變”改革為契機,組織群眾修公路、土地入股合作社種植元寶楓、銀杏樹、養牛,把一個貧困村發展成美麗富裕的村寨。

養殖場裡,望著牛欄裡膘肥體壯的黃牛和新出生的小牛崽,“牛保姆”路元昌臉上流露出自豪的笑容。“這群牛可是我們的寶貝,它們的身上寄托了我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在進養殖場上班前,路元昌一年到頭在務農,用他的話說:“種玉米、土豆,辛辛苦苦干了這些年,還是窮,吃的不如人,穿的不如人,住得不如人。成為養殖場裡的工人后,這日子才改變。”如今,路元昌在鵬輝養殖場裡上班,月工資4000元,妻子也在養殖場務工,月收入有2000元。“我們家還在合作社入股了20000元,按5%的分紅,每年能分紅4000元,務工收入加上入股分紅,每年有80000左右的收入。”路元昌告訴記者。

有活干,勤勞踏實的路元昌很快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日子紅紅火火。

隨著養殖場的效益提升,魯番居委會的村民們又打起了“算盤”——養牛場需要飼料。

“種玉米,連草一起賣,產量高,見效快。 村民種植的牧草和青儲玉米帶包以0.2元/斤的價格賣給養牛場,獲取額外收入。”養殖場負責人丁獻有說。

如今,養殖場年出欄優質肥牛1000頭,按照“養殖場+專業戶”的模式,年產值1200萬元,年純利潤510萬元。按照“三變”模式,截至目前,入股養殖場的農戶187戶,入股資金140余萬元,其中,貧困戶69戶,資金45萬元。

除養牛場之外,魯番居委會還以魯番專業合作社為“紐帶”,採用“村黨支部+平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現發展銀杏樹、元寶楓、精品水果等2589畝。實行農戶土地統一流轉,保底分紅模式,每年農戶可獲得129萬元的保底分紅,通過產業管護帶動勞動力就業,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2018年投產至今,該合作社為本村農民工創造了就近務工26000余人次,支出務工費340余萬元,其中貧困戶9800余人次,增收110余萬元。2020年來,為本村農戶創造了2600余個務工崗位,支出務工費35萬余元。(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黃瑤 謝勇勇)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