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貴州足跡”系列回訪報道——

年輕人紛紛返鄉建設“美麗田壩”

2020年07月04日09:20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宋潔

7月1日,陽光晴好,義龍新區樓納村委會文員吳尚菊下班回家午休,到屋頂花園給自己種的姬小菊“剪頭發”,順便練習花卉扦插,一旁的月季、繡球、百合、茉莉爭奇斗艷,花香扑鼻。

“現在一家老小能天天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我們在家門口也能實現個人價值,在家庭和事業之間找到平衡,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

2015年底,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當過導游的布依族姑娘吳尚菊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鄉,開起便利店,附帶經營電商服務網點和快遞服務網點,去年收入達到23萬元。“家裡的事都理清楚了,我今年到村委會上班,想為鄉親們多做點事。”

和吳尚菊一樣,眾多出外打工的樓納年輕人選擇了“回家”。

“樓納村是一個布依村寨,‘樓納’在布依語裡的意思是‘美麗的田壩’。但是,長期以來這個‘美麗的田壩’卻不留不住年輕人,他們出去后都不想回來,村裡除了老人就是小孩,顯得空蕩蕩的。”樓納村黨總支書記黃定品感嘆道。

“可如今,村裡人多車多,小汽車就有四五百輛,每天早上,送孩子讀書的、上街買菜的、去市裡打工的,大家開車排隊出村,熱鬧得很!”

這一切的變化,源於樓納村的兩次機遇。

“一次是2011年5月8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到樓納村考察,親切關心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並勉勵鄉親們把布依族的新農村建設得越來越好。另一次是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惦記著我們村的脫貧情況。”黃定品告訴記者。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9年來,樓納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基礎設施條件大力改善﹔並通過引進企業帶動村民發展種植、養殖、旅游三大產業,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或是吃上旅游飯,人均年收入從2011年的3800元增加到現在的12000元。

記者沿著通村油路來到樓納村委會辦公室,路旁,村民正在東豐植物園、大秦百香果基地和義龍集團雲南白藥原料藥示范基地忙碌著。

村民查連香家的土地都流轉給公司種百香果,如今她成為公司一名管理人員,天天組織村民務工。“當年總書記到樓納考察時,我和兒媳婦正在地裡薅玉米,總書記到地裡親切地問我們良種補貼得到了嗎?生活好不好?我們感到很溫暖。”查連香說,我們現在可以有底氣地向總書記匯報,我們的生活很好!

如今的樓納村,工業化農業、生態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方興未艾,“大多數村民住進了鄉村別墅,家家有花、戶戶有水。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樓納的老百姓一個也沒掉隊,都過上了幸福日子。”黃定品說,

2019年,樓納村獲評國家3A級景區,成為越來越多游客喜愛的“詩與遠方”。

目前,投資上億元,集觀光農業、鄉村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樓納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在建設中。“田園綜合體是以設計與藝術的力量將文化、產業與原有的鄉村產業基礎相融合,推進鄉村原生文化和產業的發展,尋找鄉村自內而外的活力源泉,讓更多人在這裡回到鄉村、慰藉鄉愁。”黃定品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