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當故鄉 實干為鄉親

——記青島赴安第五批挂職干部陸培師

2020年07月02日09:56  來源:貴州日報
 

朝夕相處330余天,8250余個小時,11個月···在陸培師眼中,貴州這個曾經陌生的地方,早已變得熟悉,“真挂實干”助力平壩區脫貧就是此次挂職的責任和使命。

2019年7月,作為青島市委組織部第五批赴安順挂職的扶貧干部,青島市南區金門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陸培師,告別即將上初中和幼兒園的兩個女兒,從青島來到安順,開始他為期兩年的挂職幫扶工作。

“年底迎接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專項考核。”走馬上任第一項工作就是迎接大“匯考”,檢查2014年至今的脫貧工作。“分工不明確、基礎材料不完善、歸納總結從何開展?”專項負責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陸培師立即展開工作。

萬事開頭難,難在不了解。找准點上問題,集中精神,從“問”入手,協調兩地互訪工作,從幫助提升基礎設施轉變為全面深化產業合作。實現兩地學校、醫院、鄉鎮(街道)“三個全覆蓋”。兩地學校結成幫扶對子31對,兩地醫院結成幫扶對子5對,協調市南區9個街道辦事處與平壩區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全面結對,並將結對延伸到貧困村,形成手拉手奔小康的幫扶格局。

2019年底,平壩區代表安順市迎接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專項考核,以優異成績進入“好”的行列,實現青島、安順兩市既定的考核進位爭先目標。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緊緊圍繞平壩產業特點,“扶貧,是拄著拐杖走路,要讓平壩獨立行走,產業是排頭兵。”陸培師積極爭取青島的資金、技術支持,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緊扣平壩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今年,爭取青島資金1900萬元投入青庄壩區,整合青島市和市南區對口幫扶資金460余萬元,投入天馬食用菌種植項目。“採用收益反哺形式,產生收益全部用於平壩區部分村的貧困戶。”陸培師說,走訪中發現農戶隻喜歡種自己熟知的品種,對新品種不放心、不認可,種植方法粗放。面對這一問題,就邀請青島農業局專家到平壩考察試種、技術培訓,讓農戶跟合作社不“盲種”,傳幫帶一批懂農技技術人員,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農技隊”,3個月后,試種的100畝膠州大白菜就將端上安順人民的餐桌。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注重長效機制,推動消費扶貧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陸培師在積極協調市南區各單位參與扶貧協作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渠道,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推進“黔貨出山、安貨入青”。在青島金茂灣開設“屯堡味道”農特產品專賣店,大米、茶葉、辣椒、豆腐乳等優質特色農產品銷售良好。截至目前,“安貨入青”銷售額達3000余萬元。

隻要對平壩發展有益,對地方經濟提升有效,陸培師都會千方百計爭取,因地制宜,善用方法,親手抓,讓件件工作有落實,樣樣有成效。

“幸好,今年排洪溝淤泥提前清除,近期下大雨,周邊菜地不會再被水淹。”

“我們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了!”

“合作社+養殖大戶,發展林下養雞,整合50萬元資金建設基礎設施。”

······

在包保的十字鄉大院村,陸培師事無巨細,把貧困群眾當家人、當親戚,帶著感情幫,帶著真情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想方設法募集護目鏡100副、N95口罩6000個、普通醫用口罩12000個發往平壩。作為20多年的老黨員,陸培師用實際行動把異鄉當故鄉,把挂職當本職。

山海情深,攜手“黔”行。“接下來,將重點圍繞‘三個一’開展工作,即共建一個脫貧攻堅陳列館、共建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共建一所優質學校,進一步深化市南和平壩的交流合作,在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合作,實現攜手並進、互利共贏。”陸培師充滿信心地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姜雨熙)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