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傳承非遺手工制茶 提質增效茶農干勁足

2020年06月16日16:2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石阡是中國苔茶之鄉,制茶工藝由來已久,石阡苔茶的手工制法也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石阡縣在苔茶制作工業中充分發揮非遺手工制茶優勢,逐步培訓茶農不僅會種茶,而且懂得制茶,有效讓非遺手工制茶在石阡得到很好傳承,同時大大提升了石阡苔茶市場競爭力,讓茶農種茶干勁十足。

“用手離鍋底,六寸左右,感覺到手背有點燙手就可以下茶青,如果六寸左右,這個溫度都感覺不燙手,証明火溫低了,做不出好茶,如果火溫高了,這個茶青就要糊。”眼前這個正在給學員講解手工制茶制作要領的人叫王飛,作為石阡苔茶手工制法的省級非遺傳承人,今年53歲的他,和茶打了一輩子交道,茶早已是他生命中不可以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盡管機器制茶日益興起,不少加工廠放棄了手工制茶工業,但他始終堅持原汁原味的苔茶制法,保留石阡苔茶品質。同時積極發動周邊茶農參與學習傳承,從而提升茶農種茶效益。

非遺項目石阡苔茶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王飛告訴筆者:“如果我們這個工藝傳承下去,自己採茶,晚上自己進行加工,那麼就增加了茶農的就業和增加了他的收入。比如他一天摘一芽一葉的茶青,那十斤就可以制兩斤干茶,那麼十斤20塊錢一斤茶青,他就隻能賣到200塊錢,那麼他晚上通過兩個小時加班,可以制成兩斤干茶,那麼兩斤干茶它就可以賣200到300塊錢之間一斤。”

據王飛介紹,特別是隨著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茶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喝茶不僅追求綠色,有機,而且在口感,色澤上更加講究,手工茶在市場上優勢更加顯著。

“傳統的手工制茶做出的香味體現了茶葉的原汁原味,手工制茶整個制作過程是靠制茶師傅的手感,多年的經驗制出的茶香氣非常好,現在我們很多的茶客是非常喜歡手工茶。”非遺項目石阡苔茶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王飛如實說。

前來學習手工制茶的茶農陳光華是該縣坪山鄉長溪村村民,2008年來自己就開始發展茶產業,通過幾年的努力,種植規模已達到了70多畝,全面進入盛產。一直以來,每年他都是靠採摘茶青賣給加工廠,由於收購時間和價格不穩定,今年他確定學習茶葉加工技術,今后自己加工茶葉出售,拓寬茶葉增收渠道。他告訴筆者:“我們平時隻要有時間都到師傅這裡來,他教的很詳細,教的很好,我們也基本上學會了,也初步會自己會加工。”

在王飛的宣傳發動下,每年像陳光華一樣前來學習手工制茶的茶農很多,特別是以石阡苔茶發源地為主的新華村茶農,全村295戶村民實現家家種茶,種植面積達到2000多畝,現有三分之一的茶農懂得手工制茶技藝。

據了解,近年來石阡縣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中精准制定以茶葉為主的“1+3”產業布局,全縣茶園面積已達37.97萬畝,投產茶園31.59萬畝。每年該縣都會將茶葉加技能作為勞動技能培訓重點,王飛便會抓住機遇,積極主動通過集中培訓和上門輔導等方式教授傳承。每年培訓茶農制茶300余次,如今不少在他這裡學習過的茶農已經“出師”,可以獨立加工茶葉,通過一技之長增收致富。

據非遺項目石阡苔茶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王飛介紹:“我們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集中現場培訓和上門服務培訓,把我們石阡苔茶的這種非遺工藝進行傳承,真正讓石阡苔茶制作工藝這種文化得到弘揚,從而也是提升我們茶葉的品質和口感,使我們石阡苔茶在市場競爭力率得到顯著提升。”(孫偉 孫嵐)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