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木坪村: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0年06月15日15:4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木坪村干部群眾移栽辣椒苗。安玉玲 攝
木坪村干部群眾移栽辣椒苗。安玉玲 攝

車窗外,蒙蒙細雨。筆者來到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木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棟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村庄環境干淨整潔,樹木郁郁蔥蔥,寧靜而美麗。到了該村村委會,隻見駐村干部們正饒有興致討論著脫貧攻堅“四卡合一”“一戶一袋”等資料的填寫。筆者說明來意后,駐村干部們放下手中的工作,紛紛介紹起了村裡產業轉型發展過程和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

該村有5個村民組,314戶1372余人。其中,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38戶678人,貧困發生率49.4%﹔如今剩余貧困戶7戶2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9%,將於今年底全部脫貧。

荒山變寶地 黑色變綠色

“以前挖煤礦的時候,對面半個山都是灰塵......”該村60多歲的老黨員劉景周談起以前村裡採煤的情況還記憶猶新。“我們這代人以前都在家挖煤,雖然知道挖煤對身體不好,但是為了養家糊口,也隻能拼著命干,給身體留下了病根。”

九十年代,該村因地下煤礦資源豐富,煤炭產業欣欣向榮,大多數村民都以挖煤求生,致使村民生活水平較高、質量較低。

由於挖煤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國家陸續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和恢復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該村煤礦因此與全國其他煤礦一樣實行了關閉,導致村民們失去了收入來源,並陸續走出大山務工,村裡的土地逐漸荒蕪,村干部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如何讓荒蕪土地變為增收寶地,一直以來是困擾該村的難題。直到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后,國家產業扶貧政策大量向貧困縣、貧困村傾斜,作為二類貧困村的木坪村就這樣迎來了“春光”,村干部們看到了希望,迅速行動起來發展產業。

發展什麼樣的產業合適?該村駐村干部和村支兩委通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后,根據村裡海拔較高的地理環境和常年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足的自然優勢,決定種植黃金葉茶。

2016年,該村以由村干部牽頭,大戶入股帶動貧困戶的方式種植黃金葉。現在全村共有黃金葉1200畝,其中投產茶園300畝,利益聯結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

筆者站在該村茶葉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綠色盡收眼裡。“今年春茶採摘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金黃’,老百姓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笑容。”該村駐村第一書記付植告訴筆者。

截至目前,該村春茶收入了20余萬元,預計全年可收入40萬元左右。“自從我們村茶產業發展起來后,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變好了。”村黨支部書記劉洪斌說。

宣傳贏民心 品牌搶市場

“我們再苦再難,也不會拖欠老百姓工資。”該村主任安正平如實說。2016年,發展茶產業初期,村裡資金短缺,村民擔心工資遭到拖欠,有的后來就不想到茶園務工了。

面對這種情況,該村駐村干部和村支兩位多次入戶和召開院壩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向群眾表態絕不拖欠大家的工資。當年,雖然沒有拖欠村民務工費,但村合作社欠下了10萬元。

2018年,該村茶產業開始投產,村裡沒有茶葉加工廠,隻好將茶青賣到其他茶廠加工,這樣以來不僅麻煩,而且還增加了運輸了成本。

為減少茶葉加工成本,2019年,村裡積極向上級爭取到了100多萬元資金,修建了佔地1000平方米的生態黃金茶加工廠。今年加工產已投入使用,節省了加工費10余萬元。

“我眼看著村裡變得越來越好,心裡樂開了花!如今我們都能打點零工掙錢,腰包裡再也沒空過了。”村民文碧霞說。

該村為了讓生產出來的茶葉能及時銷售,與沿河自治縣洲州茶公司簽訂了銷售合作協議。生產和加工過程由該公司及時提供技術指導,產品由該按照當地市場價額全部回收,銷往外地市場。

產業引村民 創業促增收

該村建檔立卡戶劉洪坤一家人,以前一直在外務工,每月工資收入4000元左右,日子過得還算滋潤。今年回家過春節后,想再次外出務工,可他聽說外面工廠受到疫情影響,也不是很景氣,於是決定留在了家裡發展辣椒產業,既可以照顧家裡父母和小孩,也可以掙到錢。

劉洪坤介紹,開始他對辣椒產業不是很感興趣,后來通過駐村干部們白日夜晚上門宣傳種植辣椒的優惠政策后,才下定決心自己留在家裡發展,妻子外出務工,保証家裡有兩條線的收入。

說干就干。劉洪坤為了減少投入,從確定發展辣椒、紅薯產業那一刻起,就不分白晝在山上開辟撂荒地,如今他種植的20畝辣椒和紅薯長勢十分喜人。

筆者問到他今年的收成時,劉洪坤滿懷信心地講道:“我不擔心今年的收入,因為現在國家政策好,薄膜、辣椒苗、買保險我沒有花一分錢,隻有買設備和雇佣工人花了3萬元,成熟后有公司收購,也不愁銷路。”

劉洪坤只是村裡回鄉發展產業的一個縮影。今年該村像他這樣回鄉創業的還有好幾戶人家。“以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掙不到錢才出去的,現在可以回來自己發展,又能更好地照顧家庭,真的全靠黨的政策好!”劉洪坤說。

據悉,該村今年共發展了生態茶產業1200畝,辣椒100畝,紅薯104畝。每年僅產業發展支出勞務費就在20萬元左右,帶動了本村和周邊的安坡、五七等村村民增收致富。(安玉玲)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