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壩”如金成“壩業”

遵義創新實施“壩長制”工作解讀

2020年06月04日16:2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收稻谷。李培鬆 攝
收稻谷。李培鬆 攝

夏日繁花盛,沃野添新綠,壩區產業興,群眾笑開顏.

如果把“壩”字拆開來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土地即寶貝,這與貴州寸土寸金的具體實際一致。特別是對於山多平地少的遵義而言,壩區更是寶貴。全市231個壩區,面積58萬畝,卻僅佔耕地面積的4.6%。

這一珍貴性也決定了“大農村、小城鎮”的遵義要惜“壩”如金,把壩區作為深化農村產業革命、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切入點,努力推動產業紅遍黔北、富滿山鄉的具體實踐,更開啟了遵義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始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推動資源優勢轉為發展優勢的新征程。

“壩長制”的表與裡

去年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形式確定下來,是新時代黨管農村工作的總依據。

該《條例》第十條明確:“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加強統籌謀劃,狠抓工作落實”。

“建立‘壩長制’就是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實好,改變有的地方農業農村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真正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篤定地說,更是落實省委部署,適應發展需要。“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既是省委提出的工作作風要求,更是指導“壩長”們推進工作的方法路徑,對於我們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加快振興農村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遵義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需要有產業發展支撐,壩區是遵義最好的土地資源,抓好壩區建設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鄒家文也認為,立足壩長抓壩區是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迫切需要,是實現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的迫切需要,是推進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的迫切需要。

由表及裡,縱觀全局。盯壩長、抓壩區、成壩業進一步彰顯了遵義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決心和行動。

貴州農業看黔北。遵義歷來是全省農業大市,農業基礎地位、農業佔全省比重及壩區條件,都決定了遵義必須在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壩區產業結構調整決策部署中當先鋒、打頭陣,走前列、作貢獻。

“壩長制”的敢為人先就是要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推動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遵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要改變遵義農業“大而不強、強而不優”的現狀,讓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讓黔北“糧倉”真正成為黔北“錢倉”,就必須牢牢扭住壩區產業結構調整這個突破口,統籌抓好壩區、山區、林區產業發展,因地制宜走出一條壩區帶山區、促林區的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新路子。

壩長制的新與實

從“四在農家”的發源到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從“河長制”的實施到“壩長制”的創新……黔北大地向來不凡,每一次書寫時代答卷,創造新的經驗,都是對具體實踐的精准把握和與時俱進的開拓進取。

觀念一轉天地寬。創造性開展工作不僅是思維方式要拓寬、工作方法要創新,更為重要是堅持抓具體抓深入,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盯壩長、抓壩區、成壩業”的要求。

“壩長制”的新源自於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的深刻認識。

縱橫阡陌,機器轟鳴。仁懷市緊緊抓住茅台集團這個最大優勢,向山要地、集約用地,植保機器人,整田治土忙,眼前一塊塊“臥牛石”不見了,一塊塊新土地來了……仁懷全市新建有機高粱種植基地20.8萬畝,壩區面積、規模、效益明顯提升的同時,也為白酒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黔菜出山,漂洋過海。走進新蒲新區南坪壩區,原生態的遵義“土貨”白蘿卜,搭乘專車賣到了香港市場去。該壩區立足自身“山地+平地+窪地”的復合型地貌特點,探索形成了“果樹上山、林下養殖、椒蔬進田、低窪養魚”的產業體系,最大化地“吃干榨盡”壩區資源價值,預計今年畝均產值達2.4萬元。

土地長出“搖錢樹”,壩區變成“聚寶盆”。隨著農業“321”工程的深入實施和集中連片單品規模化產業示范帶的加快建設,預計今年所有壩區畝產值均能超過8600元,畝產值超過萬元的壩區將達109個,其中超過3萬元的壩區將有15個,壩區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

“壩長制”的實源於抓具體促深入、抓重點促突破、抓開放促改革、抓短板促提升的具體行動。”

‘四抓四促’既是確保黨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在遵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重要保証,也是立足遵義實際、遵循發展規律的經驗總結﹔既是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動作風轉變的重要抓手。”魏樹旺堅定地說。

通過實行“壩長制”,全市形成了層層壓實責任、高位推動的工作機制,解決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組織領導核心問題,為壩區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領導保障。每一個壩區都實現了“一壩一長”,圍繞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各項工作就真正有了抓手。

通過實行“壩長制”,為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找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工作載體和平台,指明了一條路徑,創造了一套方法,有力地推動了中央、省、市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見效。

通過實行“壩長制”,明確把領導重視、組織生產、基礎設施、科技服務、綜合效益等五個方面作為考核內容,對壩區主導產業選擇、壩區保護、土地流轉(入股)率、新型經營主體覆蓋率、有效灌溉率、田間道路通達度、良種良法覆蓋率、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政策保險參保率及壩區產值等考核目標進行了一一細化,建立了考核體系,並實行“紅黑名單制”,對全市231個壩區工作進度定期通報,有力解決了落實不好、如何問責的問題。

據統計,自實施“壩長制”以來,全市壩區土地流轉(入股)量達40萬畝,總體流轉率超過70%。2019年壩區的畝產值達7900元,高於全省標准,成功創建15個樣板壩區和73個達標壩區,壩區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300元,比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735元。(李培鬆)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