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地攤經濟”:實事求是保就業暖民心

2020年06月01日09:21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

最近,美食之都成都的小地攤、煙火氣贏得了網友的普遍點贊。成都市出台政策,允許店鋪商戶在一定區域內佔道經營。適應疫情常態化防控下不扎堆、保持距離的要求,室外經營顯然比室內經營有優勢。而且從復商復市、保就業促就業乃至方便群眾的角度,允許“地攤經濟”在一定范圍內回歸,回應了民生關切,體現了以人為本,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舉措。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39次提到了“就業”,今年就業形勢的嚴峻不言而喻。5月28日在回答“政府將如何遏制失業潮”的問題時,李克強總理提出實事求是的原則,並提到“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范,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地攤經濟具有“小快靈”等特點,是靈活就業的首選。楊寶玲等一些全國人大代表也提出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范城市管理的同時,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一個經營良好的地攤不但至少解決了一個人的就業,也往往撐起了一個家庭的生計。“小攤點,大民生”,據報道,許昌、杭州等地也已經開始為“馬路經濟”“地攤經濟”鬆綁。

一段時間以來,地攤被當做“臟亂差”的代表,直接與城市形象挂鉤,比如它會隨意佔道、深夜擾民、亂放垃圾等。城市管理者因而出台禁止和限制措施,也不難理解。但實事求是地講,人們反對的並不是“地攤經濟”本身,而是其失序、混亂的狀態。地攤不獨中國有,在國外也普遍存在。新加坡的“鄰裡中心”,貼近社區需求提供服務,即是一種“地攤經濟”。地攤與城市形象不沖突,我們對城市的“品味”,常常從市井小吃開始。CNN還曾評選過全世界最好吃的23個國家路邊攤排行榜。更別說唐朝長安東西市、宋代清明上河圖如何令人千古神往了。一味追求“環境整潔”,犧牲了許多小商鋪,堵塞了民生的“毛細管”,這樣的城市容易失去煙火氣。

中央文明辦已表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這是回應群眾關切的務實之舉。但此次為“地攤經濟”的鬆綁,不能僅放在“應對疫情沖擊和加快恢復、穩定就業”的背景下進行,還須提高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的城市治理能力。管控地攤不能光圖省事,一禁了之﹔放開“地攤經濟”,也不意味一放了之,需要有政策措施的配合,有管理服務的提升。比如,成都對佔道經營明確了“五允許一堅持”,每到晚上10點,各種美食攤點在保障安全、不佔用盲道和消防通道、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工作等前提下,才能“接管”街道。最近成都又制定了《關於建立城市管理“八項機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務助力“六保”任務落實落地的意見》。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如何做到應出盡出、能用盡用,實事求是很關鍵。多一些民生為本的務實作風,少一些一刀切的形式主義,化危為機就更有思路,經濟社會發展就更有活力。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