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沿河:聞令而動 全力抓緊抓實挂牌督戰

2020年05月02日20:1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沿河自治縣恆泰源服裝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車間裡,工人們坐在操作台前忙碌著。張洪權 攝
沿河自治縣恆泰源服裝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車間裡,工人們坐在操作台前忙碌著。張洪權 攝

三月驚蟄,萬物復蘇。

沿河自治縣的田間地頭,許多農民正忙碌著地勞作,翻地、播種、覆膜、搭棚﹔工廠車間裡,機器轟鳴、馬力全開,工人們穿梭其間、忙碌不停的畫面,隨處可見。

不久前,“挂牌督戰”的集結號吹響,沿河自治縣聞令而動,全力抓緊抓實挂牌督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各項工作,集中火力、盡銳出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

下足“繡花”功,推進脫貧攻堅。沿河自治縣精准制定到村到戶督戰方案,對全縣22個鄉鎮(街道)、432個有剩余貧困人口的村和1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挂牌督戰,確保上半年所有剩余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准、22個未出列貧困村達到退出標准、整縣達到脫貧摘帽標准,力拔窮根。旌旗獵獵,戰鼓雷鳴。全縣脫貧攻堅總攻戰已經全面打響,產業扶貧承載著希望和重任,長風破浪,闊步前行。

農業根基穩 發展底氣足

雨后薄霧,依山飄渺,臨高俯瞰,千余畝茶園,層層疊疊,滿目滴翠。連日來,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志強村的“白葉一號”茶葉基地裡,群眾們戴著口罩辛勤勞作,給這座茶山增添了不少活力。

忙碌中,村民廖廷香與同伴石開霞聊起家常。

“以前種紅苕和苞谷,又累又不掙錢,現在在家門口就業,每天收入80元,去年以來收入6000多元呢。”

“是啊,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我家4口人去年就脫貧了。”……沒有這個茶葉基地前,村民每年就靠在家種植傳統農業維持生計,生活十分艱難。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2018年,第一株“白葉一號”茶苗落戶該村以來,他們就一直在基地上務工,每年收入達萬元以上。

鎖定目標,加油干。該鎮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擴大規模種植。如今,在志強、金山等8個村發展了茶產業8500畝,其中“白葉一號”茶葉已發展到5000畝,可帶動該鎮7000多名群眾增收。

不僅如此,該縣採取縣領導挂牌督戰和長短結合的方式,在推進白茶基地建設的同時,抓好辣椒、酒用高粱等“短平快”扶貧產業,並通過“村社合一”“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將發展任務分解到各鄉鎮、村居,實現了“村村有脫貧產業,戶戶有增收”的目標。

大好時光裡,一幅“春耕復工圖”越鋪越廣。

在該縣官舟鎮馬腦壩區內黃龍村的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裡,80多名群眾有的在大棚內培育辣椒苗,有的在羊肚菌基地採摘、除草,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一直在廣州打工,回來遇到疫情,暫時也不想出去,來基地務工,每天有80元左右的收入,還不錯。”黃龍村村民張小燕樂呵呵地說。

據中國電信銅仁分公司下派到該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馮愛軍介紹,目前,該園區內,除了辣椒育苗、羊肚菌外,還種植了金銀草500畝、油菜70畝、大棚西瓜50畝,為當地村民就近務工增收提供了保障。

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近兩年來,該縣嚴格按照“八要素”和“六個轉變”要求,做強生態茶、空心李、白山羊等特色產業,狠抓12個壩區建設,力爭壩區平均畝產值達8500元以上。

“必須堅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的實踐導向。”沿河自治縣扶貧辦副主任肖彥說,我們要充分發揮壩區內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種植“訂單農業”,推動“沿貨出山”,讓每一個貧困戶看到脫貧希望,都能笑起來。

干群同心 其利斷金

暖陽洒下,陰霾漸散。來到該縣沙子街道沙子社區的空心李果園,果農們戴著口罩,正在對果樹進行產前管護、剪枝、鬆土……

黎應玲是眾多管護人員的其中一員。她家有8畝果園,每年可收入20余萬元,自家能過上好日子,全靠這幾畝地。

“他來我家很多次了,生怕我們因為疫情防控耽誤農時。”黎應玲說。黎應玲口中的他,是沿河自治縣人大代表、沙子街道沙子社區居委會主任周繼軍。

這段時間,周繼軍每天往返辦公室與地頭,他不僅帶領果農有序恢復生產,還親自參與果樹的剪枝等工作。

“當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沒有放棄生產,正組織老百姓對空心李進行修枝、施肥等。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努力把損失補回來。”周繼軍說。

這場疫情“黑天鵝”,讓本來就十分緊迫的時間變得更加緊迫。

同樣,中寨鎮中寨村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田秀珍,率先垂范、主動作為,帶領群眾科學有序地復工復產。

在疫情防控期間,她通過電話、微信等遠程方式,反復提醒100余家牛羊養殖戶注意疫情嚴峻性,時刻觀察人及牛羊健康狀態,並叮囑村民就地儲備牛羊飼料,做好應急等相關工作。

當前正值金銀草育苗時節,田秀珍帶領周邊村民投入到春耕生產中,加大了對金銀草的育苗工作。同時,她還和大家在養殖場周邊石漠化地帶進行植樹,對公路開挖排水溝等,科學有序的進行復工復產。

“我們按照80元至120元一天不等的勞務費付給務工人員,在春耕期間,共付出工資2.1萬元,用工200余人次。”田秀珍說。

干群同心,其利斷金。近年來,為了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生活質量,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該縣通過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這兩天,在思渠鎮蛟龍村,流轉土地發展產業正緊鑼密鼓開展。蛟龍村黨支部書記崔永滔說,村裡有40戶村民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土地翻耕正在開展。“預計今年發展250畝辣椒,要讓石旮旯地裡開出‘致富花’”。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該縣廣大黨員干部懷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執著信念,錨定難處、干在實處,他們始終堅信,隻要志比金堅,沿河未來會更加美好,群眾日子也會更加紅火。

“留雁”“送雁” 激活復工復產

搶時間、補損失,當開風氣之先。沿河經濟開發區一邊抓好疫情防控,一邊吹響企業復工復產“集結號”。

恆泰源服裝有限公司裡,“噠噠噠”的縫紉機聲此起彼伏,工人們“全副武裝”在車間生產流水線上緊張作業。

“我們是2月21日開始復工復產的,目前到崗人員有100多人,最近還有陸續返崗人員,已接任務訂單完成量將達到80%。”恆泰源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付芬表示。

在做好復工復產的同時,每天早晚對廠房車間進行消毒,對員工進行體溫監測,堅決做到生產、防疫兩不誤。

工人付紅蘭坐在針車前“飛針走線”,忙著趕制服裝。若在往年,大年初三之后,她便會坐上南下的客車,去往廣州打工。可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節后的出行計劃,隻能“宅”在家裡,無所事事。

“留雁行動”成為了破題之舉。不僅有效解決當前群眾因疫情“出不去”的現實之困,也讓群眾有了穩定的增收渠道。

付紅蘭說:“我家就住在服裝廠附近,‘留雁行動’貼心又暖心,在家門口掙錢,挺好。”

“留雁”與“送雁”兼顧,激活復工復產“一盤棋”。2月24日早上,沿河自治縣啟動2020年“抗疫保暢?送雁行動”,開通專線班車送144名農民工至廣東、上海返崗復工。

在沿河客運站,工作人員正詳細登記乘客的身份信息,同時對車輛進行嚴格消毒,准備了消毒的藥水、工具,在運輸途中定時消毒,確保將農民工安全送到目的地。

該縣甘溪鎮茶園村農民工趙榜友去年一直在廣東佛山一家電子廠務工,一星期前公司已復工,由於沿河至廣東佛山的客車還沒有恢復運行,他無法返崗。

得知“送雁行動”消息后,趙榜友一大早帶著行李趕往車站,通過健康檢測、辦理手續等流程,坐上了沿河至廣東的客車。

“政府開通這種‘點對點’專車出行,讓我們外出打工更加安全方便了。”趙榜友高興地說。

此次沿河自治縣“送雁行動”共有6輛專線班車,分別開往廣東、上海方向,接下來每天都將有專列前往各地,直至將有意向外出務工的人員輸送完畢。

沿河自治縣人力資源和保障局黨組黨組書記、局長羅時輝表示,要堅持“留雁”與“送雁”兼顧的原則,“送出去”有序有力,“留下來”有崗有業,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沿河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