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定點幫扶苗鄉 點亮脫貧希望

2020年05月01日07:5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積極協調企業開展愛心助學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提供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積極協調企業開展愛心助學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提供

午間時分,剛忙完村裡的事情,井洞塘村支書張開沖又馬不停蹄趕到數裡外的養殖場,“雖然養殖場有人打理,但是我隔個一兩天還是忍不住過來看一看,不能讓省局幫扶資金虧損了!”據張開沖介紹,省市監局近兩年來先后投入資金46萬在該村發展以黑毛豬養殖為代表的產業項目,如今產業規模初現,年銷售存欄豬達70萬元,累計分紅5.8萬元,利益聯結建檔立卡貧困戶230戶1082人。

施洞鎮井洞塘村位於台江縣北部,距離台江縣城50公裡,地處苗嶺山脈,叢山環繞之間,由原井洞塘、貓鼻嶺兩個深度貧困村合並組建而成,下轄9個自然寨,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7戶281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7戶1611人,受自然條件所限,井洞塘、貓鼻嶺貧困發生率均一度超過60%,堪稱貧中之貧、艱中之艱。

自2014年定點幫扶施洞鎮以來,省市監局先后選派4名精兵強將到井洞塘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或組長。六年來,4位駐村幫扶干部情許苗鄉深處,將初心寫在行動上、使命落在肩膀上,傾心幫扶,點亮了大山深處的脫貧希望。

諾言暗許,誓要山村換顏

2018年3月,井洞塘村迎來了省市監局派駐該村的第四任駐村幫扶干部:張炯。

“五個小時的車程,一路顛簸,我總算是見到了多次夢中才能遇見的井洞塘,戰友王永紅簡單把村兩委向我作了介紹,就帶著我開始走村入戶,這是省局多年來形成慣例的交接班儀式!”時至今日,張炯清晰記得初入大山,在震撼村民們依靠苗家人的智慧與勤勞的雙手在這苗鄉深處生生不息的同時,也深感“前任”們在這大山深處工作的艱苦與成就。

“以前進村的是泥巴路,現在這條路還是徐冬領著工作隊、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做通思想工作的……寨子以前沒有路燈、沒有垃圾池、沒有踩鼓場……大家現在都還在念叨著省局的好呢!”王永紅領著張炯走村入戶、熟悉村情、探聽民意,這一帶就是三個月。

年輕、陽光,一口普通話。

回憶張炯的初次到訪,很多村民差不多一樣的評價,年輕的張炯也讓村民心頭泛起嘀咕,“這樣的年輕小伙,不曉得待得住沒?”

“事實証明,我們‘小看’了這位年輕的書記,他是真心實意來搞幫扶的,待得住、搞到事!”井洞塘村貧困戶張啟平面對筆者,笑著說道。

三個月的時間裡,張炯用雙腳丈量土地、用意志戰勝自我,如兩年前初入大山的戰友王永紅一般,他的足跡遍布村中寨子,對井洞塘村由陌生變得熟悉,也越發地感到責任重大,“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具體要求,感覺井洞塘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這是組織賦予我的使命,我一定會在省局堅強領導、在‘前任’們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張炯暗許苗鄉,真幫實扶,定要苗鄉換新顏。

給錢給物,也幫建好支部

“熟悉村情民意、撰寫走訪報告、擬定脫貧計劃只是幫扶工作的第一步!”如何運用好在省市監局學習到的知識和幫扶資源改變現狀,既是老隊員王永紅的心路歷程,也是張炯學到的寶貴財富。

針對井洞塘村“兩不愁三保障”短板突出問題,張炯從最關鍵的地方入手,解決群眾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集中幫扶力量,攻堅克難。兩年來,他先后通過單位幫扶和個人努力,爭取到70余萬元的物資、現金,解決了228戶貧困戶“兩不愁”問題,發動易地扶貧搬遷32戶,累計完成218戶的老舊危房整治,按“應簽盡簽”原則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適齡兒童均已實現“人人有學上、費用有保障”,全面筑牢“三保障”防線。

2019年2月,一場火災讓13戶村民遭受巨大損失,張炯一面與工作隊安撫民心,鼓勵村民重拾信心,一面積極協調省局幫扶、干部職工捐贈等形式,先后為村民帶來合計12萬余元的善款和物資,幫助受災民眾恢復家園,重振奮斗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省市監局派駐井洞塘村的4位同志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確保村民“富口袋”的基礎上“富腦袋”,積極喚醒貧困群眾的主動脫貧意識。2015年,時任省市監局派駐井洞塘村第一書記徐冬協調企業捐贈4萬元修建了井洞塘小學紅十字博愛書屋,配置課外讀物2599冊,配備書櫃、桌凳等物,為學生購買3000元的鞋子,並向特困生資助12000元生活費用。2019年,張炯協調愛心企業每月500元共三年資助家庭困難學生15名,阻斷貧困在這裡代際傳遞。

“幫錢幫物,不如幫忙建個好的黨支部。”省市監局派駐井洞塘的4位同志始終將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完善活動陣地建設,健全完善了村支兩委工作制度,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力度,積極推進黨務、村務公開,創造條件讓村民參與、監督村級事務,主動運用現代通訊將黨員、群眾團結起來,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進一步夯實基層戰斗堡壘,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為村裡留下一批致富帶頭人。

“曾經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如今已經煥發新機,變化真的很大!”回想起井洞塘這些年在省市監局和各級各部門傾力幫扶下實現的華麗轉變,村支書張開沖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扶貧攻堅,“輸血”隻能救一時,提升“造血”功能才是長久之計。為切實扭轉井洞塘曾經“收入多靠種田,庄稼全憑老天,一遇旱災便會顆粒無收”的局面,省市監局先后投入幫扶資金66萬元實施特色項目3個,如今這些項目“造血”功能初現。

“如何立足於資源挖掘、著眼於市場需求,帶動更多地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我和幾位‘前任’們長期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根據張炯介紹,工作隊歷來重視將外部幫扶資源轉化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依托部門職能,加大項目后續跟蹤服務力度,指導幫扶村組建村集體經濟公司,實現了村兩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交叉任職,協調村集體養殖合作社搭建銷售平台,推進“平台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建構了網絡眾包農業示范點,推動合作社與貴陽市在地生鮮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購銷協議,如今合作社飼養的黑毛豬肉直接到貴陽市盒馬鮮生超市貨架上進行銷售。

“以前我們的黑毛豬賣不起價錢,省市監局幫我們聯系貴陽的生鮮連鎖超市,我們的豬肉一下子走進了省城的五星級酒店,這些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井洞塘景騰源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張開沖感激地說。

正是牢牢抓住了產銷對接這個重要環節,2019年井洞塘村黑毛豬項目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當年生豬出欄110頭,為24戶貧困戶帶來了總計3萬元的項目分紅。

“項目分紅只是手段,把貧困戶發動起來,真正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才是最終目的。為此,我計劃今年把合作社繁育的豬仔發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手中進行分散養殖,出欄時由合作社按市場價回購,讓群眾享受產業發展帶來實惠!”談及計劃,張開沖如是說道。

據了解,截止2019年底,井洞塘和貓鼻嶺雙雙完成貧困村摘帽任務,並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實地調研,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當前,時值貴州省吹響沖刺90天、奮戰3個月號令之際,井洞塘將聚焦“三類戶”上足保障措施,積極開展有組織的勞務就業,加大優質產業覆蓋,劍指剩余貧困任務,堅決攻克最后堡壘。

曾經,地處苗鄉深處的井洞塘村因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等因素制約,過著世代貧困的生活,“別哈弄由崩哦,仰道伽耨,揪底洽崩”(苗語譯:在我們這個小地方,找不到吃的,真的很窮啊!)一度成為描寫苗鄉深處群眾生活的生動縮影。

如今,伴隨著對外通道的打開,日漸便利的交通搭建起苗鄉深處與外界的溝通平台,井洞塘村搶抓各級各部門傾心幫扶之機,著眼於資源稟賦,正以全新的奮進姿態展現世人面前,村容寨貌日漸整潔,陳風陋習逐漸破除,鄉村治理越發有效,以黑毛豬養殖、藍靛種植、金鉤藤種植、林下養蜂為代表的產業日漸興旺,群眾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沈成卓)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