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織牢黨建促脫貧攻堅“網底”

2020年04月28日19:4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務川自治縣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黨建引領,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精准出擊、攻堅克難,以“五措聚力”為抓手,織牢黨建促脫貧攻堅“網底”,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

“一對一”壓緊責任鏈條。堅持“一盤棋”推進、“一體式”攻堅,持續推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責任制,全面壓實“五級書記一起抓”責任,制定出台《務川自治縣全面壓實包保責任鞏固提升 脫貧攻堅成果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強化縣委、政府班子成員包保負責16個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示范帶頭作用,全力決戰脫貧攻堅。圍繞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創建目標,16名縣級領導包保打造51個黨建促脫貧攻堅示范點。健全500畝以上壩區壩長責任制,由17名縣級領導“一對一”打包指導黃都壩區、后壩壩區、甘禾壩區等17個500以上壩區建設。持續健全上下聯動、協調高效、推進有力攻堅體系,大力實行“雙組長制”和“雙指揮長制”,分別成立脫貧攻堅戰區指揮部16個、戰區指揮所123個,壓實39名戰區指揮長責任。同時大力實施“千人包千組”計劃,壓實123個駐村工作隊攻堅責任,採取“2+N”模式選派2609名縣鄉干部蹲點駐村包組,實現對1263個村民組農戶責任包保全覆蓋。同時採取“1+1”模式包保移民搬遷戶,實現4228名在職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一站式”包保服務4228戶移民搬遷安置戶。

“點對點”筑牢攻堅堡壘。緊盯基層組織體系建設,以黨支部為單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據點”作用,構建點線成片、縱橫成網的攻堅“陣地圖”,實現網格化、區塊式、點陣式精准攻堅,持續提高脫貧攻堅的組織化水平。創新探索“一破二建三提升”抓手,按照行業相近、區域相鄰、產業相通、便於管理等原則,積極在產業鏈、合作社、生產小組上建立黨組織,採取“撤、並、建、立”的方式,把全縣478個農村黨支部優化調整為422個,建立脫貧攻堅戰區指揮部臨時黨支部16個、戰區指揮所臨時黨支部67個,在17個500以上壩區建立產業黨支部(黨小組)32個。堅持責任下沉、力量下沉、資源下移、服務下沉,及時把村級機關黨員的關系劃轉到農村黨支部,全面撤銷村級機關黨支部96個。以組織領導體系化、活動場所陣地化、工作隊伍專業化、支部活動正常化、工作制度規范化、支部作用實效化“六化”為標准,制定黨支部標准化建設責任清單30余條,積極整合黨支部標准化資金1400多萬元,有效有序推進422個農村黨支部標准化建設,持續筑牢攻堅“紅色堡壘”。

“實打實”建強攻堅隊伍。著眼於攻堅不停、隊伍不撤、力量不退,持續建強脫貧攻堅“一線部隊”,做到盡銳出戰、合力攻堅。積極健全同步小康駐村常態化、制度化機制,推進同步小康駐村從實從長,扎實開展駐村輪戰工作,優化充實駐村幫扶力量,選派調整新一輪駐村第一書記15名、駐村干部78名。持續建設一支“永不撤兵”的攻堅隊伍,加強鄉鎮(街道)黨政班子、村(社區)班子建設,積極選派1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挂職攻堅﹔積極對村(社區)“兩委”班子的開展常態化跟蹤研判,全面調整撤換不擔當不作為村“兩委”干部,先后對全縣123個村(社區)“兩委”干部開展聯審聯查,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92名,推行“一肩挑”43個。持續實施“鄉賢帶富工程”“農業經紀人”“丹砂工匠”等人才扶貧工程,積極搭建干事創業平台,培育產業示范戶1326戶、黨員骨干致富帶頭人488名、農村實用人才1.5萬名。積極整合“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人才智力扶貧行動計劃等人才項目資源,精准選派338名農業技術專家人才一對一服務67個貧困村。制定出台《務川自治縣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務川自治縣培育鄉村振興人才充實村級后備力量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准培養村級組織領軍人才13名,“入庫”村級后備干部362名。

“真對真”開展閉環督戰。採取“靶向式”“單刀式”“兜底式”開展脫貧攻堅挂牌督戰,聚焦主業主責,真督真戰、實督實戰,刀刃向內、問診開方、督戰有效,制定出台《務川自治縣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挂牌督戰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了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任隊長的督戰隊,分別組建督戰分隊5支。圍繞攻堅責任、攻堅隊伍、攻堅能力、攻堅打法、擔當作為等5個方面,列出督戰清單20項﹔採取一線督戰、實地走訪等方式,重點對16個鄉鎮(街道)、67個出列貧困村和8個移民搬遷安置點開展督戰,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精准把脈開方,督促鄉鎮(街道)建立整改台賬,長督長嚴,有效、有序、有力推動問題全面整改。目前,開展全面督戰5輪,走訪貧困村6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個,發現突出問題23個,制定整改措施25條。結合開展大走訪大排查,排查發現飲水、住房、醫療等方面短板59戶,排查防返貧監測對象175戶743人,防致貧監測對象127戶491人,採取“一戶一包保”“一戶一清單”方式,制定整改措施426個。

“多對多”拓寬增收路徑。堅持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為重點,以“黨建+”“黨組織+”等為抓手,積極拓寬增收路徑,夯基固本,加大主導產業發展,算好貧困群眾“收入賬”,強化脫貧對象動態管理,不斷抓重點、解難點、補短板、強弱項,扎牢穩定脫貧“防護網”。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大力調優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完成種植蔬菜、辣椒、中藥材等高附加值產業77萬畝,培育新型農業主體76家。優選花椒產業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解決就近就業勞動力30余萬人次,栽植花椒面積24余萬畝。推動壩區產業發展“一年多季”、“一季多收”、“一地多用”,在壩區內發展產業2萬余畝,利益聯結農戶3656戶。積極探索“村社合一”實體化發展路徑,實現“村社合一”發展模式的村(社區)123個,有效盤活“三資”,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30846.33萬元。積極整合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3個基層黨組織力量,“一站式”服務引導移民群眾就業,累計引導移民群眾就業3891人,實現戶均就業1.8人。目前,採取持續鞏、加力固、跟蹤管、從實幫的方式,有效實現了全縣23749戶貧困戶穩定達標脫貧。(李輝波)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