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打造“壩區+山區”產業綜合體

2020年04月20日11:3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近來,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整合蓮池村壩區產業優勢、黃鐘村仁遵高速下站口交通優勢,結合兩村山水相連、人緣相親、稟賦各異特點,堅持黨建引領、強弱聯動、資源聯享,打造集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農事體驗、紅色研學等功能為一體的“壩區+山區”產業綜合體,推動農業與教育、旅游、食宿等深度融合,著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堅持“一盤棋”思維,健全組織體系強引領

以組織聯建為紐帶,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為區域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是突出組織“共建”。堅持“抓黨建、促發展、共致富”,由鎮黨委牽頭,整合鎮村黨員干部、農業技術專家、轄區農業企業、農村產業大戶等9名先鋒骨干力量,成立“壩區+山區”聯合黨支部,推進“強村+弱村”“壩區+山區”優勢互補、力量融合、共謀發展。同時,鎮黨委書記挂幫指導、組織委員具體負責,從鎮黨建辦下派1名黨務干部任聯合黨支部專職副書記,在基礎黨務方面強化培訓指導,在議事規程、矛盾處置、產業融合等方面強化幫扶引導,確保組織建設基礎扎實、運轉高效。二是突出干部“共育”。堅持“項目育才、項目聚才、項目用才”,大力推進村“兩委”干部雙向交叉任職,從黃鐘村遴選2名責任心強、干事勁頭足的干部到蓮池村學習群工經驗,從蓮池村選派2名經驗豐富、群眾公認的干部到黃鐘村幫助指導開展工作,推動兩村“兩委”干部經驗互學、問題共商。以壩區黨組織為紐帶,統籌鎮村干部力量,建立“1+1”“N+1”鄉村領軍人才培養機制,著力在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培養5-10名具有實戰經驗的村級后備力量,為村庄建設、產業發展強化人才儲備。三是突出事務“共商”。堅持“抓執行、強效能、做表率”,聚焦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村庄治理、困難幫扶等8個方面,建立“圓桌會議”議事機制,大力推進“去行政化”,研商確定“經費使用、環境保護、人員調動”等10項服務職能,民主商議解決各種突出問題,集中力量統謀劃產業發展。

注重“一體化”推進,優化產業結構強引擎

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重點,充分發揮“山水田園”資源稟賦,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壩區+山區”產業融合發展,為帶富鄉裡強化產業支撐。一是“壩區+山區”推動區域聯合。發揮蓮池村省級樣板壩區產業帶動作用,整合黃鐘村山區產業優勢資源,以“蓮池·千丘田”為“聯結點”,流轉土地270畝,建成保供蔬菜基地750畝,帶動周邊種植大戶、普通群眾種植核桃、柑橘、獼猴桃等經果林1700余畝,形成蔬菜採摘、生態養殖、農事體驗、農業觀光為一體農旅綜合體,持續增強產業帶動力。二是“黨建+產業”推動資源整合。推進“黨建入章”,在產業發展上,發揮聯合黨支部牽頭把關作用,推動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持續拓展“五戶聯防、五長共治”機制,整合鎮村干部、駐村干部、普通黨員等力量,組建“農技服務隊、矛盾調解隊、生產銷售隊”三支隊伍,擦亮“有困難找黨員”服務品牌,為農業產業發展激發思想活力,強化組織保障。三是“引進+培育”推動升級調整。按照“產村一體、景村融合”思路,由村黨組織領辦蓮池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引進永康綠、紅菇糧、稻之源、富安康等新型農業主體,聚合兩村10余家產業大戶,依托“蓮池·新天地”“蓮池·千丘田”“蓮池·古村落”“天然盆景·藝術黃鐘”等原有農旅產業基礎,搶抓仁遵高速黃鐘村下站口建設契機,大力發展“稻+”產業、水汪田垂釣、紅色研學等周末經濟,為鄉村產業引人氣、聚財氣。用好蓮池黨校“清華大學遠程教育”終端陣地,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期,農村黨員輪訓11次,著力培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會技術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增強“一股繩”意識,突出利益聯結強造血

以深化利益聯結為著力點,建立健全“一訂單、兩保障、三分紅”機制,強化兜底保障、產業到戶、產銷對接,持續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一是到戶產業強干勁。深化“支部+公司+農戶”組織方式,由壩區龍頭企業永康綠公司牽頭,按照“種苗供給、技術指導、保底收購”“三個統一負責”,在蓮池村、黃鐘村選取2個村民組,試點推行“統產統銷”訂單產業,“一戶一合同”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打消群眾種植顧慮,避免“盲目種植、零星銷售”,確保群眾種得好、買得出,預期增收目標能兌現。二是基本保障強兜底。充分發揮聯合黨支部資源統籌作用,將轄區土地資源、人力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入地流轉、務工派遣等方式,讓村民享受土地租金、就近務工兩項保障,實現“資源變資金、農民變工人”。目前,每畝土地流轉費達到750元,並以50元/3年的標准遞增,80余名群眾實現長期就業,年增收10000余元。三是利益分紅強信心。把“100元/畝基礎設施分紅金、5-8%政策補助公益金、1-2%企業利潤分享金”“三金合一”納入集體經濟管理,按照70%用於反哺民生建設、28%用於群眾分紅、2%用於獎勵激勵“三個用於”模式,持續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增強發展內生動能,讓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共同致富。(李治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