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縣養牛村:“微服務”架起干群連心橋

2020年04月17日11:4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近年來,貴州省關嶺自治縣沙營鎮養牛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積極發揮作用,通過創建村級微信公眾號、建立村民小組微信群、懸挂自然寨二維碼等“微服務”平台,讓村民通過手指一點便能獲取想要的信息和幫助,“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全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明顯增強。

一組一“群”,將民心“聚起來”

“疫情還沒結束,全村紅事全部順延,白事一切從簡且不超過五天。”“有需要坐政府免費包車去台州、瑞安打工的抓緊時間報名。”打開養牛村第一書記吳仲理的手機微信,標注著各村民組名稱的微信群不時有村干部、駐村干部發出消息,而各條信息的后面,總是一連串群眾的積極響應。

疫情發生以來,為減少直接接觸,便於宣傳疫情防控相關事宜,跟蹤了解村民生產生活、身體健康狀況等,養牛村駐村干部們為9個村民組分別建起了微信群。經宣傳動員,全村共560人先后加入群聊。

除了利用微信群發布通知、宣傳政策以外,群眾還可以將農產品滯銷等困難問題反映到群裡,由干部統一幫助協調解決。疫情期間,村“兩委”及駐村工作組共幫助群眾銷售土雞蛋、土雞等大量農產品。“感謝村裡的這些干部們,我才在群裡提到我家的雞蛋賣不出去,他們就聯系人上門來收購了。”貼心的服務,讓養殖戶馮忠芬感激不已。“干部們大事小事都在群裡吼一聲,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大家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干部,他們也都是有問必答,真是太省事了。”村民胡友平說。疫情以來,微信群逐漸成為養牛村干部傾聽民聲、群眾反映問題的主要渠道,架起了干群間的連心橋,受到群眾的點贊和歡迎。

一村一“號”,把形象“樹起來”

“吳書記,你們發在咱們村微信公眾號裡的這個貸款,請問我能貸嗎?”在養牛村辦公活動場所,貧困戶何正榮指著手機裡的內容問吳仲理。“何叔,這個叫‘特惠貸’,是縣農商行專門為貧困戶推出的一款小額信貸產品,用來支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你是建檔立卡戶,可以貸。”吳仲理耐心地解釋道。

因村務公開欄可公開的范圍有限,光靠幾個干部宣傳,覆蓋面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去年4月,第一書記吳仲理就抓住來自同單位安順職業技術學院網絡中心駐村干部汪燦熟悉網絡信息化工作的專長,謀劃著創建屬於養牛村自己的微信公眾平台,讓這個偏遠落后的小山村通過互聯網實現與外界互聯互通。

有了專業的“技術顧問”做支撐,駐村工作組很快啟動“微養牛”平台創建。在汪燦及駐村干部們的精心管理下,該公眾號每周至少發布2次推文,開辦了“村動態”“村黨務”“脫貧攻堅小故事”“政策解讀”等動態欄目,逐漸發展成為集信息公開、政策宣傳、科普知識等為一體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一年來共發布各類推文信息340條,關注人數從最開始的十幾人增加到479人。而“微養牛”也默默發揮作用,成為村民掌握信息政策的重要來源,也成為一張養牛村干部隊伍樹立好形象,展現好作風的“亮麗名片”。

一寨一“碼”,讓農村“洋起來”

當下,二維碼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為了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養牛村的知名度,養牛村駐村工作組這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年輕干部隊伍又開始琢磨著如何將二維碼帶到農村,方便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也讓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通過二維碼寄托思鄉之情。因此,工作組在為各自然寨設立指路牌的過程中,同步制作二維碼的想法油然而生。

走進村裡的8個自然村寨路口,方正的指路牌上都會有一個醒目的二維碼。通過掃碼,便能輕鬆獲取全村和該自然寨的情況介紹,以及脫貧攻堅網格員、責任村干部等基本信息。當下,不僅全村有了微信公眾號,就連分布在各個山旮旯裡頭的寨子也有了自己的“數字名片”,無論是本地村民還是外來人員,都可以直接通過掃碼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養牛村也一躍成為全縣有名的“二維碼網紅村”。

“真的太洋氣了,掃碼這種隻有城市才有的服務方式,想不到我們村也有,讓我們在外面打工也有了‘炫耀’的資本。”今年從浙江務工返鄉的村民何靖激動地說。

隨著“微服務”工作不斷輻射,在“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下,養牛村駐村工作組還主動幫助村內“關嶺牛”養殖龍頭企業貴州博新牧業有限公司開展信息技術服務,利用“微養牛”微信公眾號平台為博新公司養牛實現互聯網宣傳、銷售等功能,不斷發展壯大“關嶺牛”養殖規模與扶貧成效,提升“關嶺牛”知名度和品牌效應,帶動53戶貧困戶參與“關嶺牛”養殖及飼草種植,成為名副其實的“養牛村”。(何淼)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