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湖畔桃花開

2020年04月03日08:48  來源:貴州日報
 

■ 胡德江

夜郎湖畔的梭篩桃花,早已開滿山峽,倒映夜郎湖水。

梭篩桃花,不擇肥土沃壤,根扎進岩縫裡,花開在岩石上,爛漫一片,像一幅粉紅的水彩畫,盡染黔中岩山。桃花見石縫生長,軀干曲折如鬆,橫斜岩石,像盆景,又不是盆景,有天然的別樣風韻。它屬於石頭,屬於夜郎湖。石頭開花,花開湖畔,桃花碧水,賞不盡梭篩桃花好春光。

梭篩藏在石旮旯裡,是貴州石漠化山區的縮影。過去30年,專家多次到此預言,典型的石漠化,是不適應人類生存的地方。政府動員易地搬遷,村民故土難離,固守梭篩。1991年建梭篩水庫,政府再次動員移民搬遷,梭篩村民大義,拋家離土,把家搬上山腰。從此,梭篩老寨變成梭篩水庫,梭篩水庫又變成夜郎湖。夜郎湖環山繞水,梭篩成了山峽裡的孤島。

梭篩移民刨石問土,石旮旯種糧吃不飽,想要找個生存活法。正在石旮旯尋找土腳的幾個村民,腦殼湊一起說:“種桃樹,夜郎湖氣候好,種桃樹適合。”有人不信。幾個村民把腦殼伸長,向著房坎上一棵老桃樹說:“就憑它就能種出桃!”那棵房坎上的老桃樹,怕有幾百年,從岩頭裡盤旋出來,曲勁伸展,舉向半空,庇護整個房屋。

由不得人信不信,幾個村民開始種桃,一個石窩窩一棵桃。石窩窩沒有土,就下河壩去背土﹔石窩窩沒土腳,就用石頭砌樹盤。一個石窩窩就是一窩土,一窩土就是一個樹盤。一棵棵桃樹破石而出,放肆生長。桃樹的根已經扎進種桃人心窩,種桃人的背影在石旮旯裡一伸一曲,摸爬滾打,好像一棵棵破石屈伸的桃樹。

梭篩移民種桃,種了一春又一春,一個個石窩窩變成一個個樹盤,一棵棵桃樹掩蓋了一個個石旮旯。春來花開,幾個移民說,石頭開花了。是的,石頭開花,梭篩桃花的命是硬的,融進梭篩移民的骨子裡,融匯成無窮的生命力,凸顯在這片岩山上。

那幾位移民叫陳發恆、趙高祥、陳登峰、劉文艷,他們刨石填土種桃成功,他們是建設梭篩桃園的發起人。漫山桃花紅艷艷,壓彎枝頭的鮮桃惹人饞,誘發全村移民改種桃。他們苦苦呵護自己那塊石旮旯地,一棵棵桃樹爬滿石旮旯。

梭篩移民種桃是講究科學技術的,他們摸出一套種桃技術,從客土造地、育苗嫁接、除草施肥、剪枝拉枝、稀花疏果、採摘果品到運賣出去,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熟悉這套技術。種出的鮮桃個大勻稱,肉汁白裡透紅,崩脆香甜。

梭篩桃花,是有向往的桃花。

那遍山漫崖的桃林,是梭篩移民創造的奇跡。梭篩移民種桃,種得多的人家,有上千畝﹔種得少的人家,有百十畝。梭篩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桃村。鮮桃上市那年,梭篩村民拉了兩大卡車到貴陽、安順推銷,送給市民們免費品嘗。

梭篩鮮桃名聲傳遍安順、貴陽,傳到省外,人們紛紛來梭篩游玩摘桃,省內外商販直接開車到梭篩運桃,梭篩桃不用拉進城叫賣了,商販們直接進村搶著訂桃,數著樹林訂,成片成片訂。政府助力,對梭篩桃園進行產業配套建設和鄉村旅游觀光打造,完善了生產便道、觀光路、水池、亭台樓閣等設施。梭篩成了小康文明示范村。

春來桃花看漫山,夏天鮮桃滿枝頭。春天,人們自駕來到梭篩賞花,感嘆這岩山上的生命神奇﹔夏天,人們自駕到梭篩品桃訂桃,都想吃了這生命神奇的果子養生延年。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平民布衣,都來看梭篩桃花,感受生命的自由、堅強和快樂。

2015年,政府對夜郎湖環境保護進行治理。夜郎湖是安順全市人民的飲用水源地,梭篩村作為夜郎湖一級環境保護區,要求搬遷。30多年來,為了國家水利建設,梭篩村民作出一次搬遷選擇,為了人們能喝上夜郎湖的純淨水,又要第二次搬遷。梭篩移民在岩石夾縫裡活出來,骨子裡透出大氣,胸懷像夜郎湖一樣敞亮。搬遷不怕,怕的是沒有那片桃園。那片桃園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他們生死相依的桃園,那是他們美好生活的願景。本來,上級政令夜郎湖一級保護區禁種經濟林,調整改造綠化林。有關專家尊重梭篩移民的意願,再次到梭篩考察,感慨說,留著吧,那是一片有靈魂的桃花源。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