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鬆桃:“六個抓好”推動壩區產業發展

2020年03月30日10:2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20年以來,鬆桃苗族自治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六個抓好”,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助推脫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突出成效。

堅持以壩區為農村產業革命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平台,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堅持抓具體抓深入,全面落實產業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按照“突出點、連好線、擴大面、全覆蓋”的要求,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資源要素整合,全面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壩區農業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水平,輻射帶動全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加快完善壩區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培育一批優勢產品,形成一批先進技術模式和成功經驗,實現壩區規模優勢更加突出、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組織方式更加有效、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產品銷售更加順暢、增收成效更加明顯,以58個壩區為主體,全力打造鬆桃農業現代化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全縣壩區計劃種植作物15.13萬畝,其中,蔬菜7.684萬畝(含辣椒2萬畝)、水稻2.763萬畝、油菜1.71萬畝、中藥材0.711萬畝、食用菌0.062萬畝、百香果1.2萬畝,其它經濟作物1.2萬畝。新增引進和培育參與壩區生產經營的優強新型經營主體4家以上,所有壩區建成達標以上壩區,壩區平均畝產值8500元以上,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壩區耕地保護,加快劃定壩區土地紅線。搶抓冬春農田水利建設關鍵農時,高標准農田建設等項目安排向壩區傾斜,因地制宜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宜機化等建設,支持在原有基礎設施上實施填平補齊、提質改造。加強山地農機推廣應用,積極發展溫室大棚、微滴灌等設施農業,加快完善產地初加工、產品精深加工、產地市場、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加大建后管護力度,明晰農田水利設施權屬和維護管理責任。完善農業生產體系,落實災害預警應急機制和物資救補保障等機制,嚴密防范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抓好有害生物防控,提高壩區經濟效益和防災減災能力。落實財政獎補政策,按照“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原則,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實施產值獎補和基礎設施獎補項目。全縣壩區土地流轉(入股)率60%以上,有效灌溉率80%以上,田間道路通達度90%以上,新增壩區冷庫庫容0.4萬立方米。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全縣壩區主要農作物政策性保險參保比例60%以上。

抓好產業結構調整

堅持質量優先、效益至上,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選優主導產業和發展模式,高標准、高水平推進壩區產業發展。優化“一壩一策”並推進落實,迅速做大做強蔬菜、百香果、辣椒、食用菌、草本中藥材、優質糧油及烤煙等優勢產業,促進規模化、標准化生產,彰顯壩區產業水平,體現壩區價值。聚焦貧困地區壩區,優先實施一批見效快、效益好、帶動力強的項目,有效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加強作物茬口銜接,推廣間套復種、水旱輪作和“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業多效”等發展模式,實現全縣壩區除在田多年生經濟作物以外的區域平均復種指數達200%以上,全方位促進壩區農業提質增效。加強壩區種苗基地、市場物流等建設,發揮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抓好農業科技支撐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用好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科技特派員等資源,推動農業專家精准服務壩區產業發展,實現壩區技術服務團隊全覆蓋。總結推廣輪作復種、綠色防控、種養循環、農藝農機融合等技術和模式,推進農業生產和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支持壩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縣壩區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60%以上、良種良法覆蓋率100%。加快壩區要素集聚和業態創新,促進農產品加工、市場流通、休閑體驗、農業服務業等融合發展。加強壩區大數據平台推廣使用,支持有條件的壩區發展智慧農業,利用物聯網、區塊鏈、“互聯網+農業”,實現現代農業生產、流通、銷售的實時監控、精准管理和遠程控制,提高壩區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抓好組織方式推廣

鞏固和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構建壩區產業發展共同體,實現壩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覆蓋。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產業合作機遇,用活壩區獎補、貴州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等政策措施,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支持鬆桃東雲農業、鬆桃淨山元一、明康果業、桃源香菇、銘晟農業、貴州聯民農業、貴州泓黔農業等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壩區龍頭企業,鼓勵縣扶投公司等國有平台公司深度參與壩區產業發展。圍繞壩區主導產業鏈條缺失和薄弱環節,策劃編制一批重點優勢產業項目開展精准招商,新增引進和培育4家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推廣“村社合一”成功經驗,發揮好基層黨支部的組織帶領作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一起干,促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形成的共同體更加緊密,著實推進壩區合作社規范提升,切實增強合作社經營管理能力。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和推廣各類組織面向壩區開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農技推廣、冷藏保鮮、冷鏈運輸、市場信息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抓好產品市場銷售

抓好農產品適度規模經營,堅持把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作為推進壩區產業效益最大化的核心任務,形成生產、流通、銷售高效銜接的流通體系。支持發展訂單農業,推進壩區農產品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開展多形式的產銷對接,提高壩區農產品縣內市場佔有份額。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支持壩區與各大電商平台開展深入合作,鼓勵創新營銷模式,推動線上線下銷售深度融合。用好“鬆貨出山”等渠道,積極開拓對口幫扶市場、周邊省市市場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確保壩區農產品種得出、銷得了、賣得好。深入推進品牌強農戰略,提升壩區農產品分級包裝、倉儲物流、冷鏈運輸、產品追溯等各環節水平,支持企業開展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証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証,加大品牌培育推介力度,打造一批壩區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抓好農民持續增收

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和創新創業培訓,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和產業工人,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地就近吸納勞動力務工,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抓好“農銀企產業共同體”試點,推廣“訂單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鼓勵集體固定資產和財政資金量化入股,擴大產業項目對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覆蓋面,優化農民在壩區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上的環節和份額,全面提升農戶參與度。探索建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基金和補償機制,切實維護農民權益。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村級股份合作社帶頭發展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壩區農民分享更多產業發展紅利,實現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抓好全面提標創建

在鞏固提升2019年樣板壩區和達標壩區創建成果基礎上,將所有壩區建成達標以上壩區。圍繞樣板壩區和達標壩區創建指標要求,加強工作統籌推動,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引導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向壩區集聚,打通先進生產力進入壩區的通道,提高壩區土地產出、資源利用、勞動生產水平,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加強壩區農產品生產、銷售、平均畝產值、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監測統計。深入總結壩區產業發展、生產技術、經營模式、投融資、流通體制改革、“三變”改革等方面典型案件和成功經驗,推動建立壩區產業發展標准體系。

抓好工作機制健全

堅持以機制完善、政策創新為基本動力,構建以保護耕地、完善設施、集聚要素、融合產業、綠色發展、深化改革、宣傳推廣等為主要內容的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制度體系,全面激活壩區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壩區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的職能,壓實工作責任,凝聚工作合力,推動全縣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邁上新台階。壩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建立常態化工作協商機制,強化工作聯動,提高工作效能。推廣先進種養模式、“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和“三變”改革經驗,打造一批壩區典型。(楊智勇)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