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紅薯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2020年03月16日12:0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沿河紅薯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張鵬 攝
沿河紅薯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張鵬 攝

近日,地處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毛田村毛田農場周圍,黃燦燦的油菜花,把田地變成了金色的海洋。

在田地裡,60多名來自沙壩、四堡、毛田等村的村民,有的背運紅薯,有的平整土地,有的將紅薯挨個鋪在地面上,一派忙碌景象。

甘溪鎮毛田村村民田桂英,今年60多歲,她介紹,年紀大了外出打工不現實,加上也沒有人要。如今這裡建立這個基地后,有空閑就到基地務工,每天至少有60元工資,既可找點零花錢,也可以鍛煉身體。“現在的政策真是好,在家門口都可以掙到錢,這是以前想不敢想的事情”田桂英說。

同樣,毛田村村民張冬嬋,家裡有3個小孩,以前她和丈夫都是在外打工,如今孩子大了在甘溪中學讀書,外出打工不現實,隻有留在家裡一邊勞動一邊照顧孩子。去年以來都是在周邊的農業產業基地上務工,到現在為止已經收入了1萬多元。“多建立這樣的農業產業基地,我們就不愁沒有活干。隻要每天有活干,一年亂找1萬多元,和出去打工的收入也差不了多少?”張冬嬋說。

在沿河縣像田桂英、張冬嬋這樣在家門口就能務工的村民不在少數。因為,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原本在外務工的村民有的還在家等待。為此,產業的發展成為他們當前收入的主要渠道。

沿河自治縣是貴州省挂牌督戰的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是銅仁市唯一一個深度貧困縣。近段時間來,該縣一手抓在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復工復產、春耕生產已全面掀起高潮,最終實現把今年受疫情影響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確保上半年所有剩余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准,22個未出列貧困村達到退出標准、整縣達到脫貧摘帽標准。

據悉,該紅薯基地是思南縣落實銅仁市“9+2”支持沿河產業發展的實踐。今年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最關鍵、最困難的時期,思南縣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在沿河自治縣甘溪、淇灘、板場、夾石等鄉鎮,支持發展“雙高”紅薯1萬畝。其中,思南負責提供紅薯種子和派出專業技術團隊進行跟蹤指導生產,並負責按照市場保底價回收。沿河負責地膜、肥料等農資投入和土地及群眾務工費支出,並組織貧困群眾實施栽種。

該“雙高”紅薯育苗基地共40畝,可供周邊的夾石、板場、淇灘等鄉鎮群眾栽種。同時,沿河縣還在淇灘鎮竹園村、譙家鎮譙家鋪社區發展了45畝“雙高”紅薯育苗基地。

思南縣為了使在沿河的“雙高”紅薯產業有實效,組建了一個工作專班在沿河負責開展幫扶和技術指導。同時,沿河自治縣也從農業農村局抽調專人與思南專班配合,共同發展好紅薯產業,幫助沿河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據沿河農業農村局技術員杜勝柏介紹,今年全縣共在夾石、板場、淇灘、官舟、思渠等11個鄉鎮發展紅薯2萬畝。其中思南縣和德江縣各支持沿河發展1.2萬畝。到時,德江縣直接供應沿河8000畝面積的紅薯苗。

據悉,德江縣採取“企業幫扶、項目支持、干部協作”方式,將在沿河自治縣板場、思渠、泉壩、夾石四個鄉鎮支持發展“優質紅薯”商薯19號8000畝。其中板場鎮2000畝、思渠鎮1000畝、泉壩鄉2000畝、夾石鎮3000畝。由德江縣銘仁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種苗、全過程技術服務。產品由公司按每公斤1元回收,為產業項目區的貧困農戶拓寬增收渠道,解決群眾增收難問題。

思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治江,被派到沿河縣指導1萬畝紅薯發展。在毛田農場育苗現場一邊指導村民育苗,一邊與筆者算了一筆賬種植紅薯的收入賬。他說,每畝紅薯產量可達6000斤以上,產值3000元左右。沿河發展2萬畝,產值可達6000萬元,可輻射帶動上千貧困人口增收。

產業發展是沿河自治縣脫貧出列的關鍵。為此,今年銅仁市委、市政府為了關心和支持沿河脫貧攻堅,號召全市各區縣支持沿河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推行“9+2”支持沿河產業發展模式。並結合沿河的實際情況,按照產業發展“八要素”要求,精准聚焦沿河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加快補齊沿河產業發展短板,為沿河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幫扶。與此同時,沿河自治縣按照省市脫貧攻堅挂牌督戰和“百日攻堅”的要求,成立了“9+2”工作產業發展專班,負責抓好“9+2”支持沿河產業發展項目,讓全縣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按時高質量打贏打勝脫貧攻堅戰。(楊友  張洪全 張鵬)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