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直接的教材

2020年01月21日09:54  來源:光明日報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高校應站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努力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模式,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年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持續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活用紅色資源:增添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力

紅色資源在愛國主義教育教學中具有獨特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其他教學資源無法替代。作為拓展教育的重要載體,紅色資源是學習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鮮活教材,是大學生培養和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是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精神、在實踐中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鮮活教材。

高校應緊密結合本地域和本校實際,以紅色資源為教學載體,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在愛國主義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創新教育方式,將紅色歷史轉化為鮮活教材,將紅色舊址轉化成現場課堂,將紅色革命文化融入愛國主義實踐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理論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實現知行統一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需要,利用節假日組織專兼職教師和學生代表赴井岡山、遵義、西柏坡、延安等紅色革命老區開展愛國主義實踐教學,重溫革命歷史,弘揚革命精神,繼承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載體,增添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力,增強教學實效。

巧用教學方法:增進愛國主義教育感召力

在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形式與方法的創新同樣需要進一步探索。教育教學的形式不能僅僅拘泥於現場參觀與實地考察,教學的方法不能僅僅停留於講解員的現場講解和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而是要充分體現出教育教學的體驗性和互動性,體現出愛國主義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增強教育教學的感召性。這需要創新和優化教育教學形式和方法,真正實現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教學目標。

歷史是最直接的教材,現場教學則是更為深刻的學習方式。“革命舊址講新課”是一種實踐教學創新方法,它可以將紅色革命文化作為講授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資源,將革命舊址作為愛國主義課堂教學的有效載體。學生現場分享學習心得,還原歷史、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紅色歷史作為課堂理論知識的拓展與補充,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體驗性、互動性、教育性和感召性,達到“看、聽、思、知、行”相統一,使學生在增強感性認識的同時,加深了對紅色革命文化的理性認識,深化了對思政課理論內容的理解,更好地促進了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統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統一、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統一。

學思踐悟:增強愛國主義教育鑄魂育人實效力

以學促思,以踐達悟。“革命舊址講新課”的教學方式,不僅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創新的探索與嘗試,更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也為在實踐中深化和升華理論知識提供了新方式,為思想引領、價值引導、精神塑造、鑄魂育人的實現增加了新效果。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了解昨天,更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和開創明天。一處處斑駁的舊址,一件件當年留下的用具、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頁頁手寫的文字材料,記錄著當年的歷史,也見証了時代的變幻。不僅真實和鮮活地展示出紅色年代悲壯而輝煌的歷史,更啟發著新時代青年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與思考。“革命舊址講新課”的教學方式,將紅色革命文化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將課堂教學與實地講授結合起來,將講授式教學與體驗式教學結合起來,打通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的圍牆,通過現場教學和親身體驗,讓書本上的文字歷史生動地呈現在眼前、映照在心靈、鐫刻在腦海,使學生對中國革命精神、中國近現代史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對中國的苦難與輝煌有深層的理解,感受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革命先輩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然性,從而能夠激勵新時代的大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周建鬆 魯明川)

(作者:周建鬆,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地首席專家﹔魯明川,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地研究員)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