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推動壩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01月20日09:0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仁懷在推動壩區建設的過程中,緊緊結合農業產業革命,緊扣“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加快“六大轉變”,實施八大工程,以標准化、科技化、組織化“三化”為方向,以質量和效益為根本目標,切實推動壩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探索走出一條“壩區帶坡地”“核心區帶輻射區”的新路徑。全市所規劃的7個壩區,宜菜則菜、宜稻則稻、宜粱則粱、宜果則果、宜游則游,綜合效益普遍實現翻番。

高點謀劃高位推動 建立健全運作機制

仁懷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和作戰指揮部,設計“路線圖”,擬定“作戰表”,定期和動態召開壩區建設專題會,統籌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對全市7個壩區實行“壩長制”管理,建立壩長“月巡壩、季調度”長效工作機制。由市委書記、市長、市委副書記和分管副市長及其他市領導分別領銜一個壩區擔任“壩長”。建立橫到邊、縱到底的壩區領導體系,一個壩區、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個集團,全面形成“高位推動、具體落實、技術把關”的壩區專班工作組。

編制完成“一壩一策”方案。緊扣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高效化、集約化、商貿流通、利益共同體、產業融合“六大轉變”,結合現有壩區基礎設施、經營主體、產業狀況等實際情況,編制完成並落地推進“一壩一策”建設。將五馬鎮協農壩區規劃為樣板壩區,高大坪鎮銀水壩區、魯班街道隆堡壩區、壇廠街道枇杷壩區、壇廠街道楠木壩壩區規劃為達標壩區,茅壩鎮官院壩區、五馬鎮魚孔壩區規劃為一般壩區,形成“梯次型”發展格局。

精准產業精細落地 夯實壩區發展基礎

仁懷市立足壩區資源稟賦,選擇經濟效益高、生產周期短的蔬菜、辣椒、食用菌等“短平快”產業進行季節輪作。目前,7個壩區種植有機高粱3200畝、蔬菜3000畝、優質稻米、蔬菜600畝,壩區綜合經濟效益和產出率明顯提升﹔建成壇廠八卦園、高大坪金山銀水、五馬協農3個農旅一體化旅游景點。

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業機械設備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耕地地力修復工程、科技水平提升工程、產業附加值提升工程、村庄環境治理工程、農旅一體化工程“八大工程”,配套設施設備逐步完善,科技化生產水平有效提升,農旅一體化戰略目標穩步推進,基地產業實現增產提質增效,壩區內生動能不斷提升。對標壩區建設的要求,整合投入286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2億元,建成大棚35350平方米、噴灌200畝、冷庫200立方米、管理房400平方米、機耕道500米,修繕山塘1口,有效灌溉率達80%以上,建優質稻米、油菜加工房3000平方米,稻米加工中心5800平方米。

目前,該市各壩區經營主體都與企業、學校、超市等建立了產銷對接網絡,農產品供給總體供不應求。壩區蔬菜、茶葉等優質農產品銷往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台灣等地。

堅持“三化”標准 打造“三高”壩區

仁懷在壩區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標准化、組織化、科技化標准,實現壩區建設、產業革命“高效、高產、高質量”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抓規范種植,實行標准化生產。高粱是我市“一縣一業”的主業,在深入推進壩區建設的過程中,我市緊盯標准制定、標准示范、訂單管理和標准耕作,以建設示范區、辦示范點為抓手,捆綁各類資金,通過打造育苗大棚、高粱儲存加工房、機耕道、蓄水池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示范園區進行標准化配套建設,形成標准化生產示范效應。根據科學種植要求,積極開展輪(間、套、混)作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成功探索推廣“高粱+蔬菜+馬鈴薯”“高粱+油菜”等優良種植模式,既改良了土地,又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抓示范提升,助力科技化運行。著力校地企合作,與西北農科大、貴州大學、貴州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有效建立了有機高粱生產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建立信息化銷售管理平台和管理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管理隊伍與信息化生產收購形成互補,為實現可追溯提供雙重保障。加快新技術推廣,扎實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和優良綠色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的推廣運用,實現壩區技術服務全覆蓋。鼓勵設施大棚栽培和露地高效栽培相結合,大力推廣農業“321工程”,在設施大棚發展蔬菜、食用菌等種植﹔在優質稻作區大力推廣運用“糧(經)—經”模式,發展“稻+魚”等綠色種養,實行“稻菜輪作”“稻菌輪作”等水旱輪作種植﹔在旱作區推行蔬菜周年連作等種植,著力增加復種指數,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一地多用、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的立體生產、高產高效,推進壩區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抓機制建設,提高組織化程度。建立責任機制。明確壩區生產相關鄉鎮(社區)、部門職能職責,建立“壩區生產輔導員”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強化規劃發展、集訓培訓、生產指導。建立幫扶機制。多方籌資,開展以壩區為引領的示范基地建設,實施考核辦法,對鄉鎮、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龍頭企業進行獎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2020年起,整合遵義市級、仁懷市級財政預算相應配套資金支持壩區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組織方式,強化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聯結,進一步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建立“村社企”合一經營管理模式,形成村社企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經營、共同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N”“保底分紅+按股分紅”等模式,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經營體系。建立風險保障機制。企業和政府各安排一定資金作為風險保障基金專戶存儲,應對自然災害等風險。同時,實行特色農業保險,以政府匹配和農戶自籌方式,開展農業保險。

目前,仁懷市壩區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初步顯現,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有成效,產業加速發展。2019年,該市樣板壩區和達標壩區新型經營主體覆蓋率分別為95%和85%,樣板壩區和達標壩區良種覆蓋率達100%,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分別達80%和60%以上。7個壩區畝均產值達10000元以上。其中,樣板壩區畝均產值達14000元以上,達標壩區畝均產值達12500元以上,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549元以上。(盧滔)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