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經” 種好“搖錢樹” 做好“水文章”

貴州生態文明“金字招牌”越來越靚

2020年01月18日09:20  來源:貴州日報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

“如果大家要喝沒有污染的茶,就到貴州來。”

“想健康長壽,到貴州養老。”

“確認過眼神,大數據就是貴州要找的人。”

這是貴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推介貴州時的精彩語錄,可謂妙語連珠。

相約2020,進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這一關鍵歷史節點上,貴州牢牢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生態之美,謀趕超之策,造百姓之福,貴州生態文明的“金字招牌”越來越靚!

生態成績單華麗“放榜”

貴州為什麼底氣十足,話語鏗鏘?

與之對應的數據,最有力度。大數據、大旅游、大健康等生態產業,利用“互聯網+生態”模式,經濟規模正在被持續加持。

決戰2019,貴州的生態成績單極不平凡:貴州“干淨茶”種植面積,連續7年全國第一,質量連續8年100%合格﹔生態旅游業持續“井噴”,旅游收入保持30%以上增長﹔數字經濟增速連續4年全國第一,這些不僅是對貴州生態環境的最好褒獎,也是貴州生態產業的最高榮譽。

拿一次第一,不算什麼,難的是年年拿第一。貴州的生態成績單上,還有多少個第一?多少個名列前茅?

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數,全國第一﹔石漠化面積減少數量和幅度,居全國岩溶地區第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全國第一﹔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走在全國前列﹔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綠色金融等多項改革試點,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11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布“2020年最佳旅行清單”,中國唯一上榜地區是貴州……

正在進行的全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透露:2019年,貴州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8.3%。這樣的幸福令人羨慕。

剛剛過去的2019年,貴州地表水水質狀況總體優良,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全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森林覆蓋率達58.5%。

……

有網友戲言,對於貴州的生態成績單,光“吸睛”還遠遠不夠,而是被“亮瞎”才對。如今,貴州清新的空氣,已成為網紅,宜人的氣候是網紅,少數民族風情是網紅,綠水青山更是網紅。

優良生態環境是我省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生態稟賦作為貴州的后發優勢,愈加顯示出重要的附加值。昔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已經成為世人向往的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文化多彩的旅游勝地。

生態美則貴州美,生態興則貴州興。貴州的發展,處處有著生態烙印,生態已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同步小康、推動貴州跨越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堅定不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既要速度,又要質量,更要環境,這可不是一張輕輕鬆鬆就能作答的考卷。

打出生態名片的貴州,承受的是公眾對貴州生態環境保護的嚴厲審視。數據顯示,公眾對貴州生態環境滿意度居全國第二位。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貴州把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檢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奮進2019,“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成為貴州最強音。貴州省委、省政府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先后召開23次常委會、專題會等,並作出相關批示50余次。33位省領導親自督導,對遵義市、畢節市、茅台(集團)實施約談。通過暗訪、暗查、暗拍,對全省生態環境現狀進行了一次“全方位體檢”。

積極履職盡責。去年,省人大組織開展《關於依法推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決議》專項檢查,持續開展赤水河、烏江貴州環保行,推動解決了一批污染防治短板和環境污染問題。

及時獻言獻策。去年,省政協針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等問題開展專題調研,聚焦生態環保領域的民生問題。

韶華不負“趕考人”,朝夕不倦奔小康。為全面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格局,貴州各級領導干部一任接著一任干,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一抓到底。

全省上下迅速行動,堅持從“整改不落實,就是對黨不忠誠”的政治高度,全力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問題整改。全省共計約談187人,問責126人,切實增強各級黨員干部守底線、保生態的意識。

2020年是大考之年。此次兩會響亮提出:堅定不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要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把生態優勢鞏固好、提升好、利用好,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貴州人民的“幸福不動產”“綠色提款機”!

我們不難看出:貴州既充分審視了困難,更傳遞了決心和信心。

堅持鐵腕治污提升生態優勢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貴州清晰地認識到“生態環境質量隻能變好,不能變差”的總要求,這既是底線、紅線,又是高壓線。

“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農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質變壞,九十年代魚蝦絕代。”這首民謠描述的情景,是長江流域曾經生態惡化的真實寫照。

治水先治污。2019年,我省大力開展長江經濟帶“三水共治”和“百千萬”清河行動。排查整治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1321個,排查“三磷”企業126家,1045處河湖“清四亂”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持續深化草海、烏江、清水江、南明河等水環境綜合治理。安順市、六盤水市入圍2019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縣城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到94%和92.3%。

治污先治企。為深入推進污染防治“五場戰役”,我省淘汰工業爐窯33台,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206家,整合搬遷69家,升級改造78家。完成“2019年清廢行動”問題整改47個。排查280個工業渣場。全面完成興仁市金興黃金礦業公司等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

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不管有多麼艱難,都不可猶豫、不能退縮。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就必須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讓生態環境成為貴州民生的增長點、經濟發展的支撐點、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2019年,磷化集團磷石膏利用總量達到656.17萬噸。”省政協委員、貴州開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於桂琴介紹,貴州是全國磷礦主產區之一,解決磷化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磷石膏,一直是企業的重點難題。為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將加大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成果轉化,促進磷化工產業綠色、創新、集約、高效發展。

最嚴格執法全面管控風險。去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的42個問題,已整改完成23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指出的17個問題,已整改完成15個﹔省級暗訪暗查警示片曝光的57個問題,已整改完成54個。剩余問題均按照時序進度推進整改。

全力推進生態修復和生態扶貧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過去,老百姓“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見証著貴州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的不懈探索和執著追求。

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付野秋提出,要加大單株碳匯在全省的推廣力度,力爭在2020年推廣100個村覆蓋1萬戶貧困農民,走出一條全民參與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植樹造林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貴州森林面積有1.5億畝,是寶貴的產業扶貧資源。2019年,我省完成營造林431.34萬畝,治理石漠化1006平方公裡、水土流失2300平方公裡,完成林草植被保護建設面積10.06萬公頃。

貴州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積極發展林下石斛、林下食用菌、林下竹筍、林下中藥材、林下天麻、林下養雞等產業,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山區百姓脫貧闖出新路。大力推進生態補償,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6.5萬名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收入1萬元。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精品水果等生態高效特色產業,既保護了生態,又促進了貧困戶脫貧和農民增收。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筑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2019年,貴州爭取國家下達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資金6.13億元,居全國第二位。開展烏江、清水江、紅楓湖、赤水河等四大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全省4697條河流,共設五級河長22775名、招募11220名河湖義務監督員、聘請16117名河湖巡查保潔員。

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省一張圖。連續五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上山植樹造林。每年的6月18日“貴州生態日”,全省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這種生態行動與共識,指向的是百姓富、生態美的美好生活。

貴州既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是精准脫貧和污染防治兩大攻堅戰的共同戰場。貴州大規模人口從生態脆弱的深山區、石山區遷入城鎮,大大減輕了遷出地生態環境承載壓力,修復和增強了自然生態系統功能。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好的生態環境是“金字招牌”。

這塊招牌能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景轉化為生產力,更能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貴州的山地和丘陵佔到全省國土面積的92.5%,處處是青山綠水、處處是美景佳畫,“公園省”的美稱更是享譽全球。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時強調,貴州要寫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貴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覺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探索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發展之路。

在綠色發展這條路上,貴州“跑”得越來越快,路越來越寬。

2019年,貴州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瓮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企業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紅果經濟開發區獲國家綠色園區稱號。啟動“千企改造”工程企業1256戶,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旅游總收入、入黔游客均增長30%以上。

既要美景,又要小康﹔既要生態,又要發展。

目前,我省有8地擁有“國家級”生態榮譽。貴陽市觀山湖區、花溪區,遵義市匯川區、仁懷市、正安縣等5個地方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命名,貴陽市烏當區、遵義市赤水市、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等3個地區獲得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還擁有省級生態縣8個,374個省級生態鄉鎮、615個省級生態村。

以正安縣為例,雖然是國家級貧困縣,但正安縣立足自身良好的生態優勢,創新推出“七式工作法”“三級聯創”“六個結合”,探索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山區發展新路。

2019年,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鎮好花紅村等6個村被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全省“全國生態文化村”達到37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綠色是一項共同責任。責任傳導壓力,才能激發保護動力。貴州堅持用綠色的思維方式,以領跑之姿走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前沿。2019年,貴州頒布實施《貴州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貴州省國有林場條例》兩部地方性法規,其中國有林場條例是全國第一個地方性法規。5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的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認定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典型案例。

貴州的“后發優勢”在哪裡?

就在從“寧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換中。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貴州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做好“水文章”,探索出一條生態文明建設新路。抓住“后發優勢”,努力實現“彎道超車”,貴州生態文明的“金字招牌”越來越靚。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

正如歌中所唱:

等到天都藍了,等到雲都白了,等到每縷微風,都帶著醉意。我在貴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謝巍娥)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