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遵義:一生一事

2020年01月02日19:47  
 

相關視頻

發布時間:2020年01月02日19:47
上傳視頻,來人民播客

      0條新聞

有人說,黔菜是川菜的衍生。中國國寶級烹飪大師、黔菜泰斗古德明則認為:“黔菜是一個綜合性的菜系,集百家之長,又有別具一格的特色,相較已成熟的八大菜系,黔菜是一個年輕卻極富生命力的全新菜系。”

遵義地靈人杰。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遵義在餐飲上得風氣之先,別具一格。抗日戰爭、南下、支黔、三線建設……天南海北人來到遵義,帶來了東西南北味。各種飲食文化在遵義生存發展,而后形成獨樹一幟的“遵菜”,成為黔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德明1930年出生於重慶璧山縣,1936年隨父母入黔,在遵義定居,從那時起,他的一生就緊緊與遵義這座城連結在了一起。

為奉養母親,古德明12歲入行,從學徒做起,與餐飲這個行業結下不解之緣。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后,國民政府遷至西南重鎮重慶,貴州的戰略區位凸顯,成為戰時陪都的天然屏障。各類人員紛紛涌入貴州,其中就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廚師。他們在貴州各地開設了大大小小的餐館,包括在遵義開設的北平正陽樓、上海酒樓、中原飯庄、西湖川菜社、蓉渝菜社、怡利樓、鵬來飯店等。曾在這些飯店當學徒、做工的古德明憑著勤奮好學,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廚藝,對各個菜系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為他之后將黔菜發揚光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憑借精湛廚藝,1950年,古德明擔任遵義地委機關首長廚房專職廚師,后任遵義地委廚房總班長。1957年,遵義建起了紀念橋招待所(現遵義賓館),由古德明帶領員工進行餐飲服務。在遵義賓館供職期間,古德明精湛的廚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和稱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接待來華援建的蘇聯專家,古德明還自學了各種西式菜的做法。

在遵義賓館工作期間,古德明潛心研究中國各大菜系的風味特點,注重其它菜肴與貴州傳統風味的結合,先后推出了具有黔北風味特色的菜肴和名宴,包括龍包鳳胎、茅台酒燜地龍、向陽竹蓀等。自1983年首屆中國烹飪大賽起,他多次獲得全國性烹飪比賽金獎和銀獎,並在多屆國際國內大賽中擔任評委,在黔北烹飪界享有“古家全”的盛譽,並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功勛人物中國飯店與餐飲業終身成就獎”“中國餐飲文化貢獻獎”等榮譽。

在黔菜一派中,古德明是承上啟下的領軍人物,對於黔菜菜系的形成及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2年,古德明從遵義賓館退休。退休后的古德明並沒有閑著,他放下鍋鏟,拿起筆杆,探索並總結出了具有我省特色菜肴的管理和建設模式,在量化、標准化、規范化上下工夫,致力於通過規范教育來提升黔菜的品味,通過對飲食文化的普及、發展和繼承助推“黔菜出山”。

數十年烹飪生涯中,古德明還悉心栽培后輩,“七分做人,三分做菜”“以德修身,以藝養身”“做一輩子學一輩子”“不誤人子弟”……如今,他的弟子已遍布全國各地,遵義更是超過60%的餐廳主廚都是他的門徒,為黔菜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培養了一支生力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

(責編:涂敏、陳康清)